上海申請2010年世博會獲得成功,給中國人一個機會向世界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很可能與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形成一個強烈的反差。說實話,我雖然非常高興中國大陸能夠得到主辦奧運會的機會,因為這將极大地促進大陸的社會進步,但是,我從來不認為北京是一個好的選擇。這不僅僅是因為北京的自然和气候條件不理想,更因為北京的文化太多地承襲了專制王朝的气息,與奧運公平競爭的精神极不和諧。中國人,尤其是長期身在北京的中國人很難舍棄那种帝王的霸气,人家怀四海皆兄弟的心情而來,而我們卻以萬邦來朝的態度來待之,豈能不鬧笑話?
這番議論絕非是空洞無稽之談,2008年北京奧運主辦當局面臨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就是如何對待中國自己的普通老百姓。比如為興建奧運設施而進行拆遷,當局如何對待當事人?一段時間以來,大陸的電視有一個奧運廣告,廣告的主角是一位世居北京的老漢。面對自己即將被推倒的舊居,這位老漢對著電視鏡頭說:國家不容易,百姓要諒解。顯然,北京當局是靠宣揚百姓對政府的順從,而不是倡導奧運的精神在籌辦奧運會。不過,最可能讓北京當局頭痛的,是如何對待北京數百萬來自各地農村的所謂"民工"。在慶祝國慶五十周年的時候,北京當局為了不讓這些鄉下人攪亂了盛典,動用大批警力把他們驅逐出北京或迫使他們藏匿起來。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是不是又要再來一個清理民工的特別行動呢?要知道,北京人現在的衣食住行已經高度依賴這些民工的服務,如果把他們驅逐出城,將對北京的正常生活帶來相當大的影響。
也許是考慮到這一層,北京政府最近發動了一個所謂"早餐工程"。這個工程的主要內容就是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設立標准化的早餐供應車。表面上,這個工程可以為市民提供更衛生的早餐,但其真正的用意在於把現在主要由進京農民經營的早餐全面從市場上排擠掉。政府明确宣布,這個早餐工程將只讓北京國營企業的數萬下崗職工參與。也就是說,北京政府看來想系統地減少北京服務業對農村民工的依賴。但是,要把几百萬民工全都排擠出北京是不可能的。可以預言,北京當局在2008年將不得不在歡迎外國人來北京的同時,把許多中國人暫時赶出北京城。這樣大規模限制本國公民參與奧運盛會的舉措,不可避免會造成一种蕭煞的气氛,不可能不傷害北京當局的形象。
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將持續六個月的時間,因此只能是一個高度開放的活動。這种開放性使大陸當局無法象北京奧運會那樣,只把當權者愿意展示的東西給外國人看,唯其如此,才真正有了機會讓中國人展示真實的面貌,包括自己美好的一面。上海也确實是展示中國人之所長的好地方。在上海舉辦世博會,將使更多的外國人直接領略中國人在物質主義大潮流中如魚得水的一面。商業的繁榮,服務的周到自不待言,普通人對海外時尚的敏感和追求,以及為獲取更多物質財富而競爭的強烈沖動,是許多發達和不發達國家都不多見的。
大陸當局特別強調,上海世博會是發展中國家第一次得到舉辦世博會的機會。這究竟有什么意義呢?難道說,中國將改變發達國家主導世界時尚的傳統,而讓發展中國家來領風騷嗎?上海之所以被選中,絕不是因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而是中國大眾消費的高漲對世界經濟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嚴格說來,中國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是一個曾經發達的國家。就在一百多年前,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中國長江下游,也就是現在環繞上海的地區的多數人口,過著世界上最富庶,最講究的物質生活。中國那個地區在物質消費的領先地位可能將近保持了有千年之久。看來,在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厄運之後,中國人有望恢复自己在物質消費方面的地位。在貿易發達的今天,這顯然是世界經濟的一個极大的機會。
總而言之,上海主辦世博會是得其所哉,中國人外國人,富人窮人都將有所得,而北京主辦奧運會則很難說了,搞不好會出大洋相。因此,如果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不盡人意的話,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慶幸有上海世博會這個機會,給中國人挽回一點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