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普評論:台灣選舉應當公正公平

一場驚心動魄的台灣北高市長選舉,終于拉下帷幕。民進黨的陳菊和國民黨的黃俊英在對壘賽中,陳菊以1114票險中取勝。高雄的選舉結果讓不少資深評論家跌破眼睛。選前,這些資深評論家及一些媒體預測,民進黨將會在台北和高雄雙輸。

他們沒有錯,因為他們的預測全都有根有據。最主要的根據是,阿扁家人及親友涉嫌連串貪腐,第一夫人遭起訴,民進黨因挺扁而形象大跌。在這樣的政治氣氛下,國民黨選贏北高市長,簡直就像探囊取物。誰能相信,一個四面楚歌的阿扁還能鹹魚翻身,一個風聲鶴唳的民進黨還能柳暗花明?可是,他們誰也沒有料到,選前幾小時披露的一件“走路工”事件,直接影響了選舉,並非常有可能改寫了選舉結果。

投票當日12月9日0時10分,陳菊陣營召開記者會,指控黃俊英涉嫌發放走路工,就是發錢買選票。隨後,南部地下電台連續播音,不斷重複“有黑道幫忙發走路工,陳菊就缺你這一票”,不然,“本土政權就垮了”。12時,陳水扁公開指責國民黨涉嫌賄選,說,發放走路工的罪證確切,“黃俊英當選也是無效的。”

現在這個“走路工”事件正在發酵,國民黨說民進黨自導自演,民進黨說國民黨誣告。誰的話可信?從過去幾年的選舉史來看,民進黨擅長在選舉的關鍵時刻出“絕招”,並且屢試不爽。八年前的國民黨高雄市長吳敦義選前十幾天被民進黨偽造的錄音帶抹黑,以些微差距落選。2004年“3.19”兩顆子彈恰到好處的擦傷陳水扁的肚皮,讓阿扁鐵定選敗的局勢大翻轉。這次的“12.9”選舉,民進黨選擇淩晨出招,陳菊原來已做好選輸的准備,結果以1000來票的微小差距取勝。

民主選舉是君子之爭。勝選靠的是候選人的理念和政策,業績和願景,不是候選人的小動作,小伎倆,小聰明。否則,不僅對另一部分選民不公平,更是有損民主選舉的名聲。如果“走路工”事件是黃俊英陣營所為,黃俊英輸的就是咎由自取。如果是陳菊陣營所為,司法應該還給黃俊英及其支持民眾一個公道。

其實,陳菊有很好的當選條件。她是台灣民主先驅,且有豐富的行政經驗,有獨特魅力。如果沒有阿扁涉貪的影響和民進黨的低迷走勢,她憑個人的條件,完全有可能當選。但是如果想要依靠自編自演的“走路工”事件勝選,即使當選,其執政合法性,也要受曆史質疑。謝長廷在高雄執政8年,是個出色的市長,但是他的當選與吳敦義被抹黑案有關。對此,人們至今沒有忘記。

如果“走路工”事件被證實是綠營所導,國民黨在這次選舉學到了什麼?不少人指責國民黨不會選舉。不錯,國民黨的高雄選舉失敗,有很多教訓。但是如果認為國民黨應該像民進黨一樣,依靠小動作小詭計取勝,那就是錯誤的教訓。在政黨輪替以前,國民黨的賄選受到選民的唾棄,成為2000年敗選的一個原因。這次選舉,馬英九對幹淨選舉的堅持,應該肯定。但是在選風依舊的前提下,國民黨顯然面臨兩難:如果嚴格實行“三不公約”:“不賄選買票、不抹黑攻擊、不分裂族群”,國民黨有可能年年選舉年年輸。國民黨如果學習民進黨,在選舉時創造一點“絕招”,在以爛比爛的競賽下,民主的核心價值將受到嚴重荼毒。

因此,建立公正公平的選舉制度,是台灣民主提升的重要環節。選舉是民主制度的根本。如果沒有公正公平的選舉,民主將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