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在鞏固權力的路上,已經走了五年。在這場漫長的馬拉松競賽中,胡錦濤進入了最后的沖刺階段,終點就是十七大的胜利召開和胜利閉幕。
對胡錦濤而言,胜利的標志有几個:第一,他應當毫無疑義地蟬聯中共中央主席、軍委主席和國家主席﹔第二,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的權力分割,應當對他有利﹔第三,他的團派勢力應當在十七大上大有斬獲,而上海幫的勢力將會鐵定顯出日薄西山的疲軟走勢。第四,全党全軍全國人民應當從此堅定地團結在以胡錦濤為核心的党中央周圍,构建和諧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等。
關于第一點,現在看來,應當沒有大的懸念,但有一個小的懸念。那就是,胡錦濤和曾慶紅兩人的關系,自年初到現在,有一點微妙的變化。年初曾經傳出曾慶紅要當國家主席,最近卻又傳出曾慶紅想要以退為進,保護上海幫在政治局常委中留下的“江氏孤兒”。這個變化說明,曾慶紅能不能留任政治局常委已經成了問題,而他想讓胡錦濤在三個桂冠中,勻出一個國家主席的桂冠,應當是沒有什么希望了。
關于第二點,目前所有披露出來的海內外信息表明,中共高層的權力爭奪,在十七大即將召開的前几天,仍然處于一种你爭我奪、難解難分的膠著狀態。特別是政治局常委名單,經“權威人士”泄漏的方案竟然多達八、九個,常委人數和誰進誰出,到現在也沒有一個定論。這說明,胡錦濤要想贏得對他有利的權力分配,并非易事。因此,為了贏得最后的胜利,胡錦濤衹能出奇制胜,用競爭對手的軟肋,制服競爭對手。這應當就是為什么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鬧得沸沸揚揚的“公共情婦”問題,成了整肅腐敗高官絕活的原因。
關于第三點,團派勢力在中共高層水漲船高,已經成了板上釘釘的事兒。這當然都是胡錦濤的功勞。胡錦濤這几年的主要“政績”是:內舉不避“團”,外舉也不避“團”,至于這些團派,能力如何,政績如何,并不重要。胡除了在中央一些重要部門安插上團派人馬,在不少省份,也強力提拔團派親信。譬如,薩斯期間被胡錦濤揮淚斬掉的“馬謖”、失職的北京市長孟學農,最近突然起死回生,搖身一變,高升為山西省代省長。
至于第四點,按照中共政治宣傳語言的邏輯,中共代表大會的召開沒有不胜利的,其閉幕沒有不圓滿的,全党全軍全國的團結沒有不緊密的。十七大也不例外。然而,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為核心的党中央周圍,卻是胡錦濤五年來夢寐以求的最高境界。他將趁勢完成他的党要管國、党要管党的使命。如果有人挑戰他的這個使命,他會毫不客气的鎮壓。這些年被他鎮壓的党內和社會人士,恐怕已經數不過來了。
至于那些和鞏固權力沒直接關聯的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和政治改革,胡錦濤在沖刺時,也不會忘記作點准備,以便在十七大上打打官腔,走走過場。特別是和諧社會,胡錦濤會多下一點兒功夫,因為這要寫入党章,作為第四代中共領導人的建樹,与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三個代表”并列在中共党史上。
胡錦濤在過去執政的五年中,一向喜歡以己之矛,攻己之盾。他在向十七大沖刺的最后階段,更是把這個相互矛盾的政治武器派上了大用場。他承諾權力監督,卻獨攬大權﹔他主張党內和諧,卻打擊政敵﹔他談論党內民主,卻任人唯團﹔他高舉社會和諧的大旗,卻濫用國家暴力。哪一個是他的“廬山真面目”?相信人們都會得出自己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