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於今年七月一日以非常高的姿態參加爭取民主之遊行,去年十二月四日,她也以非常高的姿態參加反對政改方案之遊行。而大家對於陳太,是有點期待的,但是她就“見一步、行一步”,而這“見一步、行一步”真是讓香港人感到非常之失望,因為她“見一步、行一步”的結果是,最近她宣佈不會參加行政長官的選舉,她要成立一個核心小組去研究推動香港之政制發展,她自己當召集人,而這個核心小組的成員包括有兩位前港英政府的外籍高官、任關佩英、李鵬飛、陳文敏教授和陸恭蕙等共六人。
老實說,如果要成立一個核心小組、或是要成立任何的組織去推動香港民主之發展,根本就不須要打響鑼鼓,不須要讓香港人有一個“浪漫的期待”,以為她會走出來參選行政長官,跟她的前下屬曾蔭權一比高下。
此外,隨後陳太又表示參選行政長官沒有什麼意義,而我就認為她說這樣的說話,真的是很有問題。為何不在第一天就告訴別人自己不會參選行政長官呢?當初,她表示當時不會回答參選與否之問題,日後才可以回答,目前只是要“見一步、行一步”。這是什麼意思呢?而現在她就向大家說不會去參選,還表示在現階段去參選行政長官,對自己沒有什麼意義。
說到參選行政長官沒有什麼意義,民主派的民主黨和公民黨已經決定要參加年底的選舉委員會之選舉,這個選舉委員會是用作選舉行政長官的。而他們又準備推選候選人去參加下一屆之行政長官選舉,要跟曾蔭權比拚一下。他們還說明白是一定會輸的,而一定會輸的也要去參選,是因為要利用這平台與曾蔭權辯論一下政制之發展。
對於公民黨和民主黨要去參加小圈子選舉、要去參加小圈子的選舉委員會選舉,我們大大不以為然。我曾經公開批評他們,如果這樣去參加選舉委員會的選舉,目的是要取得行政長官候選人這張入場券的話,為何去年又要推翻那政改方案呢?那個政改方案提出要有一千六百選舉委員,其中五百個為區議會的成員。如果真是為了去參選行政長官、要去跟曾蔭權在政制辯論上大家比拚一下,那麼,去年就不應該否決政改方案。而目前你要去參加小圈子選舉,就等於去替“不義的選舉”去抬轎、去背書,這是很有問題的。
作為民主派是不應該去參加小圈子選舉的,如果你說是要去參選功能組別之立法會議員,因為你過去曾經參選過,這還可以說,但是現在要去參加小圈子的選舉,然後又要去選行政長官,這是違背了他們一直以來爭取民主之信念,而且還要為“不義的選舉”作橡皮圖章。對此,我們當然大大不以為然。
你可以看到,在香港目前的政治發展上,民主派已經變成了“妥協派”,民主派已經變成了“騎牆派”,民主派已經不再堅定可信,民主派也不會犧牲小我去完成大我的去爭取民主、去爭取普選。“成功不必在我”,如果每一樣事情都要成功才去做,這個世界就什麼都不用去做了。因此,對於民主派決定派人參加行政長官選舉,我們感到非常之失望,也感到非常之遺憾,希望他們可以懸崖勒馬,因為如果他們要是那樣,他們根本就沒有資格再去戴上“民主派”這頂桂冠,而對於“反對派”這個標籤,他們又拒不接受,於是民主派就變成為“人不像人、鬼不似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