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於十二月十二日發表數份重要文件,其中一份是《政制發展綠皮書公眾諮詢報告》,而另外一份是在《政制發展綠皮書公眾諮詢報告》底下的報告,這報告的名稱非常的長,全名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交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制發展諮詢情形及二零一二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是否須要修改的報告》。
其實,就簡單地名為“香港政制發展的諮詢結果報告”不就是可以了嗎?首先,我要談談《政制發展綠皮書公眾諮詢報告》之結論。其實,這報告的公眾諮詢期只有約三個月的時間,特區政府於七月十一日發表了《政制發展綠皮書》,而諮詢期於十月十日便結束。至於,政府在諮詢期間當然做了許多行禮如儀的工作,根據這份報告的資料,特區政府總共收到一萬八千二百份的書面報告以及十五萬個簽名的意見,而政府把意見歸納為數點:
第一是市民都很殷切期望按照《基本法》去達致普選。這是廢話,全香港人當然都希望有普選,《基本法》也是寫明香港最終要有普選。
第二點就是在目前的立法會當中支持二零一二年雙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議員不足一半,至於支持於二零一七年或二零一七年之後普選行政長官而立法會普選則隨後的議員佔半數。其實,這種說法是因為客觀的形勢或制度所造成的,因為在立法會當中只有半數的議席是由直選產生,另外一半是功能組別的議席,你要那些是既得利益者的功能組別之議員放棄自己的議席,然後去支持立法會全面普選,真的是很難的事情。這種說法是很有問題的,如果以此作為民意的標準,當然香港人未必會接受。
第三點是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區議會議員支持不遲於二零一七年或二零一七年之後普選行政長官,立法會普選則隨後。而這也是受到目前的制度所局限的,因為在現時的區議會當中有百分之二十是由政府所委任的委任議員,這樣使得在區議會選舉中的多數變為少數,再加上建制派在新一屆區議會選舉中大勝,民主派則大敗,就這樣建制派在區議會中便成為了絕對的多數,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以這些作為主要的民意參考,也是有問題的。
第四點是在民意調查中顯示出有過半數的香港市民支持在二零一二年實行雙普選,大約是有一萬二千六百份的標準回應支持二零一二年達致普選。按照報告顯示的資料,這次總共收到一萬八千二百份的書面意見,但是目前竟然有一萬二千六百份的標準回應,這樣的過半已經是叫人感到害怕。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我相信政府這個調查,都已經是超過一半以上的市民是支持二零一二年實行雙普選,這已經是二零一二年實行雙普選的一個主要民意依據。
目前,香港政府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政制發展綠皮書公眾諮詢報告》之結論是有過半數的香港市民支持在二零一二年實行雙普選,但是如果可以在二零一七年實行雙普選,將會獲得更大多數人的支持。那麼,為何你不說二零一七年是最後限期呢?還有,其實這樣的說法也證明了共產黨干預香港的政制發展,目前由特區政府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報告,然後由人大常委會去決定是否批准,以及由人大常委會去決定是否要修改二零一二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產生辦法,這就是說把香港的自治權雙手奉上給北京,這是違反《基本法》的。
根據《基本法》的設計,香港特區的政制發展是特區本身去決定,然後到最後由人大常委會去批准和備案。目前,如果獲得人大批准,特區政府便可以解釋成為如果不獲得人大的同意也是不行,所以必須先獲得它的同意才可以去處理。不過,在獲得了它的同意之後,如果香港的民意是不贊同,這豈不是拉倒。其實,這潛藏著如果萬一人大常委會決定了怎樣做,但不獲得立法會三分之二的多數通過的話,這是香港本身所造成的,跟北京無關。這樣的做法是很卑鄙的,也是非常惡劣的。
其實,目前的形勢是很清楚的,就是中共要干預香港的政制發展,打從二零零三年香港有五十萬人走上街頭之後,中共便要赤裸裸地干預香港的政制發展。因此,我們是應該去檢討究竟大家對爭取民主是否夠堅定?究竟民主派是否要再調整本身的立場?是否應該要放棄幻想去準備鬥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