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民特區:為相同而團結

0:00 / 0:00

“新年快樂!”這次要談的是一些有關香港民主政治發展的小插曲。

我在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參加了一個有關台港兩地民主發展的視像會議,它是由香港民主發展網絡和台灣的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合辦。而這次比較特別的是,台灣方面有兩位民進黨的政府官員參與了這次會議,他們是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吳釗燮和新聞局長鄭文燦。至於香港方面的與會人士包括了公民黨主席關信基、民主黨的李柱銘、公民黨的吳靄儀、民主發展網絡的陳健民教授和馬嶽教授…等,還有我是代表社會民主連線,而我的講題是“香港民主政治的中國因素”。在所有的香港代表中,只有我是談這個題目,其他都是談有關於人權、法治、政制與選舉、公民社會、香港的民主運動…等。

到了第二天元旦日,報章就刊登了有關我和華叔(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在會議的爭論,其中有報章指華叔在當天教訓我,而我就“口窒窒”,至於對我有成見的《蘋果日報》就以“華叔寸爆毓民”作為標題,那麼,怎樣“寸爆”毓民呢?當天我的講題是“香港民主政治的中國因素”,首先我提出不應該是中國因素,應該是中共因素,香港之所以沒有民主,或是民主的步伐緩慢,又或者是普選受到限制,完全是因為中共政權干預和阻撓,這是眾所周知的,根本不用說出口。

在香港爭取民主,要不是抗爭,就是屈服,但是目前我發現竟然有第三條路可以走,就是公民黨和民主黨所選擇的“妥協的道路”,因此他們去參加小圈子選舉,對此我極為不以為然。當時,我提到我的一位朋友傳了一個電郵給我,電郵內容是給香港之學者、傳媒和泛民主派的一些看法。他表示香港的泛民主派也好、傳媒也好、學者也好都是這樣,第一是沒有立場(no stand),第二是沒有遠景(no vision),第三是沒有熱情(no passion),第四是沒有魅力(no charisma),第五是沒有希望(no hope),而第六就是由於有這五點,所以就不要再亂放狗屁、胡扯(no more bullshit)。

當時我在現場就是說這些,而華叔就搶著麥克風表示:“我是民主黨的中央委員,你說我是妥協還是屈服呢?”當時我表示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他是一位我很尊重的長者,在爭取民主運動的這條道路上,他付出了許多,但是我對於公民黨和民主黨參加特首選舉極為不以為然。接著,華叔就表示我不應該去打擊同一路線的人,於是我回答他,我們是為相同而團結,不是為團結而相同。這些爭論就是被報章指我與華叔針鋒相對,而華叔就教訓我爭取民主也要策略。

不過,我真的認為自己還不夠硬朗,其實雖然華叔是一位七十多歲、我們十分尊重的長者,但是他似乎忘記了自己曾經也參加過由全民投票的民間特首選舉,是民間的特首選舉之候選人,目前卻支持小圈子選舉。如果要是我要更進一步,我甚至可以說,中國古人有言“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假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x{50de}有誰知!”如果我這樣回答,華叔不就是會更生氣。因此我們也是有一些包袱的。

事實上,整個民主派是在倒退,正如我朋友所說的,還有第六點就是no guts﹐沒有骨氣。不管怎樣這些都是反映著出整體香港民主派陣營的不同意見,而我們選擇了一條十分清晰的道路,就是一以貫之。至於,其他民主派的朋友要選擇其他的道路,我們無話可說,我們只能夠繼續走我們要走的道路。

其實,有不少報章都談論到這次台港兩地的視像會議,焦點放於有關於民主派內訌、跟台灣的親綠、泛綠之人士談論香港的民主等。對於這些反應,我認為是很正常的,這可以反映出一個多元、開放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