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民特區:意識形態對抗劇烈的選戰

0:00 / 0:00

台灣在下個月的十二日將會舉行立法委員選舉,而接下來的三月便是總統大選,這兩次選舉是關係著台灣未來的政治生態和政治版圖之重整。當然,目前所謂“藍綠對抗”這種兩黨政治的形態基本上已經確立,它不但像西方的兩黨政治那樣可能會出現政黨輪替執政,而且台灣的這種兩黨政治還具有一個最大的特色,跟西方民主政治的兩黨政治不同之處,就是它有一個極端的意識形態鬥爭,特別是執政的民進黨朝思暮想都是要搞“台獨”,但是十分可惜的是“台獨就無望,執政就無能”。

過去八年來台灣由民進黨執政,弄得民心凋敝,經濟非常差勁,即使有許多亞洲的國家在遭遇金融風暴之後都已經翻身,但是台灣的經濟就仍然無法回復過去的那種生機,而箇中主要的原因是台灣對大陸經濟貿易的限制。其實,許多東南亞的國家非常羨慕香港有大陸這塊經濟腹地,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因為大陸是一個開發中國家,是一處經濟高度發展之地,自然對香港的經濟發展具有相當大的助力。要是如果台灣跟大陸可以有直接貿易或直接通航,台灣的經濟便會有很大的改善,不過執政的民進黨為了意識形態、為了堅持“台獨”、為了“去中國化”,而這個“去中國化”不僅是要在政治上跟中國大陸切割、跟中共政權切割,還要在文化上與中華文化切割,跟中國的歷史也要切割,甚至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當然,許多人不能理解這種做法,但是台灣這些從政的人則十分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因為他們一定要跟中國切割,“台獨”才有其道理所在。

至於,台灣這次所謂的“公投入聯”是否能夠成功呢?用以綁住大選的公投是否可以通過呢?當然,這真的是人言人殊,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不過,選舉就因此而變得複雜,究竟公投是否要與選總統以及選立法委員綁在一起呢?要“一階段投票”還是“二階段投票”呢?目前,台灣為這些問題爭論不休,有些人會對台灣未來的政治局勢感到非常擔心,因為現在已經到了一個相當極端的地步。

尤其是陳水扁好像是有點苟延殘喘、垂死爭扎的味道,因為他的任期即將屆滿,他的家族又弊案纏身,而他自己也牽涉到一宗貪污案,在他下台之後,可能也會被起訴,在這樣的情況下,其歇斯底里、狂躁的情況演變成為在政治上的一些政策,做出一些刺激外省族群的舉動,譬如去拆中正紀念堂的“大中至正”牌匾、要求遷葬兩蔣之陵墓…等等。為何過去不這樣做,現在才去做呢?作為歷史,中正紀念堂有“大中至正”的牌匾,並不代表對蔣介石尊敬,這是一個歷史。作為一個文明的社會,保留這樣的歷史是沒有問題的,譬如在歐洲的一些國家都保留著一些獨裁者的銅像,這並不代表贊同那些獨裁者的行為。不過,目前民進黨特別是陳水扁這個集團已經喪失了理性,因此大家對於台灣的民主政治發展非常擔心,而這種對族群的撕裂、這種歇斯底里的意識形態到頭來是一定會傷害到民主政治的發展。

還有一個月左右,屆時我們可以去看看採取“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立法委員選舉會如何影響三月的總統大選。一般估計,民進黨得到的支持愈來愈低,不過“泛藍”得到的支持度也沒有因而提升。目前在兩隻爛蘋果要去選一隻的情況,使得許多選民對政治感到非常討厭、消極,這樣投票率又怎會高呢!因此,如果投票率又不高,而“泛綠”又可以保持著基本盤的話,民進黨可能有機會在立法委員選舉中佔多數,這樣的話便會影響三月的總統大選。

其實,目前是很難去猜測結果會是如何,不過,目前又出現了一些第三勢力,這些第三勢力是提倡一種所謂“None of the above”,兩者皆非的觀念,主張兩個黨都不選,這樣的運動現在正在被推動。但是,老實說在台灣兩黨政治抗衡的態勢下,這種所謂“None of the above”的訴求是很難得到成功的。我們真的要密切注意台灣局勢的發展,還有兩、三個月便可以看到台灣選戰的刺激。究竟到了選舉高潮的時候會否出現一些大事或者是動亂呢?這些都是很值得我們去觀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