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馬英九是否可以在三月二十二日勝打敗謝長庭,成為中華民國新任總統呢?而政黨又是否可以出現第二次輪替,成為台灣民主政治的新里程碑呢?這真的要大家拭目以待。
當然,當年在威權時期的時候,立法院只有少數議席開放選舉,因為當時國民黨一黨獨大,所以這是必然的。不過,在這次的立法院選舉中,國民黨獲得當台灣出現全面的民主之後最多議席的一次,超過了三分之二。於是,有些人對此提出了兩種效應,一種是“鐘擺效應”、一種是“西瓜效應”。
台灣話有一句俗語叫“西瓜靠大邊”,就是指當把西瓜切開時,大的一邊會首先倒下,也就是廣東話所說的“跟紅頂白”,意思就是指即既然在立法院選舉中贏了,國民黨在總統大選中也會贏,因為“西瓜靠大邊”的原故。
至於另一種說法“鐘擺效應”.由於鐘擺會擺來擺去,擺去右邊之後,又會擺回去左邊,意思就是指如果國民黨在上一次大勝,由於“鐘擺效應”,鐘擺擺回去,這次便會由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而這兩種效應的說法都有其市場,但最重要的是要看整體客觀情勢之發展。目前,國民黨之所以成為議會當中的主導,當然是有其原因,而這都是受惠於選舉制度和本身選舉制度的成功。
不過,在總統大選一對一的選舉當中,二人作比較,無論是民望或形象,都是馬英九佔優。目前,謝長庭只能夠打“悲情牌”,是哀兵,因此最近你可以看到民進黨的文宣大部分只有一個主題,就是不可以讓國民黨一黨獨大,因為她於立法院已經一黨獨大了,如果又讓馬英九當選總統,便會很難去平衡國民黨。八年來,國民黨由一個在野黨敗步復活,竟然可以變成重返一黨獨大的時代,而這也是非常諷刺的事情。不過,民眾的看法就是要讓她一黨獨大,讓行政與立法兩權都歸於一個政黨,使政治更加安定,經濟便會攪得更好,這也可能是國民黨回應民進黨所謂提防一黨獨大、失去平衡之訴求的一個回應。
當然,目前台灣已經全面民主,如果選民的抉擇是要把行政與立法的權都交給一個黨的話,大家就只能夠接受選民的抉擇。如果你來問我,我認為馬英九當總統是比謝長庭更加適當,因為國民黨曾經失敗過,她這八年熬得很辛苦,而這一次馬英九的姿態也是非常低,相當謙卑和比較溫和。直到今天為止,謝長庭還是無法擺脫台獨基本教義派的影響,當然他是要爭取李登輝的支持、爭取“台獨大佬”的支持,要跟陳水扁劃清界線。他要救自己的黨,又要回應民眾認為一定要選民進黨的人當總統,否則國民黨又會亂來的訴求,但是他的說法又是否真的有說服力呢?我想這真的要等到三月二十二日投票有了結果,才可以得到證明。
無論如何,目前謝長庭就只能打“悲情牌”,只能夠打提防“國民黨一黨獨大牌”,他再也不可以打台獨牌,因此“台獨牌”在陳水扁手上操弄時已經證明失敗。不過,如果要打提防“國民黨一黨獨大牌”也可能會有市場,要是打“台獨牌”就只有是死路一條。目前,最重要是什麼牌都不要打,只是打經濟牌,就像馬英九,而謝長庭在目前的民調中還是落後的,不過,有些人會“曾經被蛇咬就三年怕草繩”。而三月二十二日的總統大選是一場精彩的大戲,是關乎台灣的未來政治心態,也關乎兩岸關係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