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餐飲大國,華人把餐館開在國外,世界各地的唐餐館,由於多姿多彩的特色,極受觀迎。不過,中國人除了享有會吃會喝的美名外,一些貪官污吏可享有大吃大喝的惡名。雖然中央三令五申,近十年來公款吃喝佔餐飲消費總額的比例逐年遞減,但是絕對數仍居高不下。2002年公款消費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
中國烹飪協會最新發佈的統計,2002年中國餐飲業全行業年度營業額首次超過5000億元,其中公款消費的比例是20%,即1000億元。有專家指出,這個數字﹐可供開兩次奧運會、建兩座三峽大壩。公款豪飲每年可喝掉兩個西湖。"公款吃喝"是極具中國特色的現象。由於此風盛極﹐不少酒店餐館推出"豪門宴"﹐90年代﹐廣州就出現過3980元一桌的"黃金宴"﹐用24K黃金打成萬分之一毫米的金箔加入菜餚供官吏揮霍﹐這種"黃金宴"一個月內就售出一百多席。
由於公款吃喝所佔消費比例龐大,每當官方反腐敗的風頭,貪官們的行為暫時收斂,少到餐館開餐,令不少餐館營業額直線下降。李女士是廣州郊區一家小酒樓的老闆,她在當地經營多年,與當地政府關係不錯,生意尚算過得去,她承認,能維持生計,托賴於公款請客。
李女士說:我們大部分的營業收入都是公款請客所得,因此,我們也推出一些價格比較高的菜色,以迎合這部分客人的需要.因此,一遇到反腐敗的風頭,我們的營業額就下降。所以,還是希望公家的客人多來光顧。
在大陸,有個一官半職如處長廳長,一星期七天不在家吃飯是常事,他們把當地的一些知名酒樓稱為自己的"飯堂"。宴請的東家不一而足:求幫忙辦事的、富豪要在朝裡找靠山的、下級巴結上級的等等。在這樣的風氣中,一些正派的官員也勉為其難,接受張三的宴請而拒絕李四,又怕別人說厚此薄彼。因此,開始有人請客一既接受,到後來習慣了花天酒地,吃不慣自己的家常飯了。有的地方向官員提出了"番屋企食飯"的口號。
在東南沿海各地例如廣東珠江三角洲,公款吃喝師出有名,官員和東家都認為,經濟富裕了,家裡來了客人都會盛情招待,何況公家的客人?所以,公款吃喝在他們眼裡根本不是一回事.但在一些窮地方,公款有限,貪官賒帳吃喝,甚至把百姓的小酒樓吃跨了,在粵西就出現過這樣的故事,村幹部常到村上一家小酒樓吃喝每次都是賒帳,結果,欠這家酒樓三十多萬元,最后這家酒樓缺少資金周轉而不得不關門。因此,對這種腐敗現象,民眾深惡痛絕,有民謠步毛澤東詩韻諷刺說:當官不愁吃喝難,萬杯千杯只等閑,白酒啤酒萬重浪,生猛涮烤走魚丸,桑拿按摩周身暖,公款報銷心不寒,更喜姑娘白如雪,三陪過後儘開顏。
陳先生是粵東一家國有企業的負責人,前幾年企業較益好,經常公款接待還能堅持得住,但近年企業虧損嚴重,工人下崗,在崗的職工也經常發不出工資,儘管如此,接待費還是少不了。
陳先生說:上級機關有人來檢查工作,我們要接待,下級人員對待我們也是如此,所以,作為幹部跑酒店是經常的事.不去陪不行,但企業經濟較益不好,要陪也很困難,有的地方政府的辦公費用都有困難,但還是要吃,形成了風氣,個人的力量很難改變。
公款吃喝屢禁不止,原因很多,缺少制約機制,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這是首要原因。雖然中共中央三令五申,但公款消費似乎成了官場中的約定俗成,中央官員到各地視察,除了嚴密保安,還要頂級招待,這些消費當然是公數。中央檢查團到各地檢查工作,若沒有好飯好菜招待,地方工作的評估大打折扣,這樣的故事耳熟能詳。
其次,幹部收人仍然偏低。遼寧省委書記聞世震在上月在北京召開的人大、政協會上時表示,自己對於月收入2000多元已很知足,不會貪污。一名如省委書記這般的高官工資才有2000多元,不免讓人擔憂,高官低薪,如何養廉?靠教育、勸諭、警告來讓官員接受低薪安貧樂道能有多大效果?
國企負責人陳先生說:幹部個人的經濟收入和物價水平差距很大,令一些人心理不平衡,所以,就揩公家的油水,他們更認為比起大貪官,吃吃喝喝是小事。
時下大陸的生活水準,算是普通官員月入才2000多元,絕不能保障過上體面的生活。例如北京的普通三口之家,每月必付的費用如房屋按揭1200元、一家人生活費用1500元左右、通訊費用350元左右、女兒教育費用200元左右、交通費100元、加上送禮、贍養老人等,每月沒有3500元是過不了的。
這種薪酬標準,令官員與社會名流、商人等階層的收入差距太大,會在他們心中形成一種巨大的落差。因此,不斷利用手中權力尋租。一生的教育與政治學習,和大量"殺雞儆猴"式的嚴刑峻法故事,都抵不過生活清貧的痛若和金錢物質的誘惑。想儘辦法提高自己薪酬中的"含金量",令部分官員變成了衣食住行靠公家報銷的"公僕"。
公款吃喝,在當今中國官員腐敗行為中只是冰山一角,要根治腐敗,必須從制度上去解決問題,只是在一些現象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濟於事,結果不但讓社會付出巨大的金錢代價,同時也犧牲了社會道德和公正,令政府儘失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