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专题:二二八的浪漫与悲情(三)
2004.03.01
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二二八是台湾人永远的悲情。
不过生于日治时,经历二战、台湾光复、二二八、白色恐怖、美丽岛事件的施明德,在狱中度过二十五年,出狱后当过民进党主席,立法委员,在政党轮替后却退出民进党,而面对台湾总统大选的时候,却选择悄然离开台湾。
面对二二八,六十三岁的施明德不愿再谈,他说,谈谈他如何从逆境中活过来,可能对其他的人更有意义。
施明德说,时间的确是最好的医生,但首先你必须学会面对痛苦,与痛苦共存,才能在过程中成长。施明德第一次被判无期徒刑时,她母亲过世了,施明德当时要求狱方让他单独囚禁,在那一段日子,他学会了超越伤痛。
施明德说,人与国家都必须要学会超越伤痛,多难兴邦这句话的意义也在于此,他相信,没有经历苦难、面对挑战的国家和社会是无法壮大的,问题就是在于如何去回应这些苦难与挑战。
今日的施明德选择以宽恕去回应,不过施明德承认他也曾经有恨,而且相信恨的力量比爱更大。
除了母亲逝世,另一件让施明德却得无法承受的是本来一直支持她的妻子,在他坐牢十二年后却要求离婚,施明德说,宁愿太太一开始就离开她,因为离开一个死囚本来就是人之常情,但太太在漫长的等待之后放弃,令他觉得被全世界所离弃,落入绝望之中。而他不反对死刑,就是因为他尝过这种比死更痛苦的绝望。
这一段日子,施明德用恨来对抗刻骨铭心的痛,不过他说恨是两面 刄 ,不但折磨他的精神,也摧残他的身体,最后他领悟到要超越痛苦就必须懂得宽恕。
经 歴 政治苦难,施明德提醒掌权者他们没有权力去要求受难者放弃恐惧,不过他告诉过去的政治受难者,大家有一个神圣的责任要去履行,就是点燃宽恕之火。
施明德说,宽恕是结束苦难最美丽的句点。他坚持自己所做的没有错,所以不接受假释,坚持等到政府宣布美丽岛事件的判罪并不成立,即是他是无罪的时候才肯出狱,成为美丽岛事件中最后一个获释的政治犯,出狱他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忍耐是不够的,必须宽恕。(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