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选:民主的理性呈现


2004.03.26

台湾的总统选举投票结束,面对开票后的后续事件,朝野都要求民众冷静面对结果,展现民主社会的理性。

不过香港的亲中传媒近日不断以台湾大选为鉴,呼吁香港人不要急于推进民主步伐。

香港《文汇报》星期三发表社论指出,"台湾作为发展民主政治的试验场,已经并且正在付出沉重的代价。但香港决不能重蹈覆辙,被人当作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因为香港承受不起这样的冲击;香港市民不会同意付出这样沉重的代价。"

时事评论员凌峰指出,虽然这次投票前发生枪击事件,开票后又有泛蓝选民包围总统府,但他不觉得台湾是在付出沉痛的代价,反而是事件发生后朝野的冷静应对,正反映出台湾民众的民主素养已成熟到可以理性面对政治事件。

过去两个星期都在台湾观察大选的旅美大陆学者王超华表示,在这次选举中,无论是蓝绿两大阵营、选民、学者及媒体给她的印象都是理性而冷静的。曾经经历八九年天安门运动的王超华指出,理性和冷静正是民主政治的特质,所以她不认为台湾为选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凌峰指出,民众上街抗议选举不公,泛蓝民众包围总统府,却没有演变成暴力,而媒体更将事件全程直播全世界,表明台湾上下正在实践民主社会,而不是以专制来控制场面。

凌峰认为,《文汇报》的评论只是在制造阻止香港民主发展的藉口。

王超华说,她其实不同意将民主政治视为一种实验,她认为民主政治应该是领导阶层愿意与所有社会成员一起去推动社会的发展,使社会变得更好、更健康。所以民主绝对不是一种实验,而是不可回避的社会发展。

凌峰认为,台湾与香港目前实践的民主政治绝对不是一种试验,因为西方很多国家都已经证实民主制度是可行的同时是时代的大趋势。

不过凌峰说,历史上的确进行过大型的政治试验,而且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到底是甚么?下一集,听他再谈谈。(桑恩)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