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登輝在九九年七月份提出"兩國論"之後,兩岸關係就一直維持在十分緊張的局面。到去年總統大選,大陸以為對台施加壓力,甚至由總理朱鎔基出來明確表示,台獨就是等於戰爭,以為這樣就可以扭轉選舉局勢。不過,最後仍然是由民進黨的陳水扁勝出,兩岸間出現不能緩和的情勢。 陳水扁在五月二十日就職演說時提出,只要北京無意對台動武,他保證在任期之內,不會宣佈獨立,不會更改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民投票,也沒有廢除國家統一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陳水扁還表示,他相信雙方的領導人一定有足夠的智慧與創意,秉持民主對等的原則,在既有的基礎之上,以善意營造合作的條件,共同來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 這篇演說當時在島內的評價很高,但後來証實,根本就是陳水扁邁向和大陸分離的重要宣布。 陳水扁雖然表示,不會廢除國統會,但就一直不願意召開國統會,並自行成立跨黨派小組取代國統會。他表示共同處理未來一個中國的問題,所以就根本不承認兩岸有一九九二年共識以及一個中國的原則。對於統一,新政府更是口徑一致的表示,那是其中一個"選項"。這些政策使得台灣人對政府失去信心,導致經濟蕭條,台商出走,資金外移。 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楊開煌表示,今年陳水扁想要利用兩岸關係的突破來挽救台灣目前經濟低迷不景氣的現象。具體的做法包括,他希望對戒急用忍政策作出一個比較徹底的檢討,他希望在大三通這方面有所動作,使得兩岸交流能夠更便利。而且他還要開放大陸人民到台灣來觀光。楊開煌說:這些都是說明,這半年陳水扁在台灣的執政,由於經濟上的表現非常不如人意,所以陳水扁會考慮到如果在兩岸關係上開放,也許就可以穩住兩岸關係,大家就對台灣的經濟會比較有信心,也願意去做。但問題就在於,如果陳水扁祗是企圖在經濟上的兩岸關係來得分,而不願意在政治上的兩岸關係作出正確的回應,這個經濟政策是不是能夠如願,恐怕還有待考驗。 楊開煌表示,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年的兩岸關係,既有喜的一面,既有大幅開放的一面,但是也同樣在政治上充滿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