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台灣第二次總統直選,由於選情緊湊,受到國際的關注。結果,民進党候選人陳水扁以百份之三十九的選票胜出。這是台灣五十年來,反對党首次執政。今集會為大家介紹台灣政党輪替後的領導人陳水扁。陳水扁,1951年生於台灣台南縣官田鄉,父親只有小學程度,母親是個文盲,家中以務農為生。陳水扁知道自已出身寒微,要努力讀書才有成就,常以"書中自有黃屋"為座右銘。從中學到大學到律師考試都是第一名,亦做成他日後好胜的個性,從政後也樣樣求第一。陳水扁的成長與一般平民家庭的孩子無異,他一直用功讀書,希望考得台灣最高學府國立台灣大學,陳水扁終於得償所願,進入台大攻讀法律系,每年成績都名列前茅,在大學三年級已獲發律師執照。陳水扁生命的轉捩點是1980年時代表美麗島事件的被告,當辯護律師。1985年,陳水扁競選台南縣長失敗,期間,他的妻子吳淑珍因車禍導致下半身癱瘓,民進党一直說事件與政治迫害有關。1986年,陳水扁時為《蓬萊島雜誌》社長,因刊登一篇文章被控以毀謗罪,判處一年有期徒刑。從1989到1994年,陳水扁任立法委員,1994年,代表民進党競選台北市長獲胜,但1998年競選連任失敗,輸了給國民党的馬英九。去年(2000)三月,陳水扁獲民進党提名參選總統,以百份之三十九得票率當選。並於五月二十日宣誓就職。陳水扁執政初期,他的支持者都期望政党輪替會為台灣帶來一番新景象,但在陳水扁執政的年多期間,可謂風雨連年。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胡佛,以乏善足陳來形容陳水扁的政績,他說,過去一年,台灣經濟不景、失業率高企、股市大跌;在兩岸關係上亦無寸進。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統籌員王家英表示,民進党在立法院的議席不過半數,是少數政府,施政本來已是困難重重,陳水扁不願意與反對党派分享權力,令政府的處境更惡劣。王家英又說,在政策方面,陳水扁亦有失誤,其中停建第四座核電廠的決定,引起很大的震蕩。不過,王家英表示,陳水扁亦有其可取之處面對經濟不景,兩岸關係緊張,陳水扁的民望無可避免地下滑,王家英認為,雖然如此,陳水扁有很多理由為自已開脫;另外,作為政党輪替後首位總統,選民對陳水扁的包容度亦較高。去年投陳水扁一票的選民是否能包容他過去一年的表現?陳水扁未來最大的挑戰是甚麼?他處理兩岸關係的手法,與李登輝有否不同?下一集會繼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