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誌著中國經濟進入新里程,可以預見在二零零二年大陸經濟會迅速發展。不過,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加速了生態的破壞,近年我們經常聽到的沙塵暴、土地荒漠化、乾旱、水土流失及污染等問題,都是由於生態被破壞而造成;另一方面,環境惡化也直接衝擊經濟發展。所以保護環境,同時也是保障我們的將來。水是我們每日生活的必需品,而廣東地區的食水,主要是靠源自江西贛州南面安遠縣的東江,廣州、惠州、深圳以至香港,都是食用這條河的水,所以東江一直是廣東省政府河流水源保護的重點,不過隨著廣東經濟發展及香港工業北移,東江水質不但沒有改善,而且愈來愈惡化。總部設在香港的綠色和平中國分部這幾年多次向廣東省及香港特區的有關部門反映意見,要求根治東江水污染的問題,綠色和平負責東江水項目的幹事鄒頌華指出,東江水質每況愈下的其中一個主因是工業污染,而這些工業很大部分是來自香港的投資,工廠以產生嚴重水源污染的紡織、洗水、印花、皮革、塑膠、電鍍、化工等工業為主。根據綠色和平的資料顯示,東江水中的工業污染物,如重金屬、化學耗氣量(COD)、多氯聯苯(PCB)的產生原因,是因為很多沿岸工廠根本沒有污水處理設備,就算有這些設施,老板往往為了節省開支,會關閉處理設備的運轉。東江污染的另一個來源是生活污水。有一千多萬人居住在東江沿岸,他們每天洗潔、煮食及排泄所產生的污水,只有少於一成會經過處理,其餘大部分都會直接排放到東江中,加上沿岸幾十個禽養殖場排出的廢物,對東江中下游做成嚴重有機污染,對水質形成威脅。東江中下游沿岸的深圳、東莞及香港,共有二千萬居民的健康,正因為食用東江水而受到威脅。香港由六十年代中期就向廣東省購買東江水食用,目前東江水佔香港總耗水量的百分之七十五,所以一直以來香港人十分關心東江水的污染問題,在東江水質不斷下降,而售價平均每年上漲百分之八點六的情況下,香港政府在九十年代一直與廣東省政府商討改善東江水質的問題,結果在九八年香港政府向廣東省人民政府提供了二十三億六千四百萬港元的免息貨款,建造一條造價近五十億元人民幣的密封式輸水管,由東江中上游的博羅,將相對來說比較乾淨的水直接輸送到香港,工程在二零零零年八月展開,預計到二零零三年就可以完工。不過,綠色和平指摘粵港兩地政府這種做法是鴕島政策,鄒頌華表示,兩地政府只是在試圖迴避及掩飾東江污染問題的嚴重性,並不能夠真正解決東江水的污染問題。事實上,廣東省政府並不是對東江水的問題完全坐視不理,這些年來,廣東省一直努力立法保護東江水水質。一九九一年,東省人大頒布實施《廣東省東江水系水質保護條例》,就為中國開了專為保護一條江河水質而立法的先例。而廣東省人大常委會議上月二十四號就《廣東省東江水系水質保護條例》修訂草案進行審議,規定東江水系沿岸的河源、惠州、東莞及深圳等各城市的污水處理標準和達到標準的具體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