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題:中央向港民主派展善意?--姬勵思

香港區人大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一部分,港區人大代表的人數共有三十六人,一直是委任制,九七年第九屆港區人大代表選舉開始用間選產生,選舉委員包括選舉特首的四百人選舉團,及香港立法會議員等。第十屆港區人大代表選舉將在今年底舉行,與上屆比較,新一屆港區人大的選舉方法有些變化,選舉會議人數增加至一千人。此外,有關方面又改變過去相對多數就當選的做法,採用絕對多數原則,候選人必須得到過半的票數,才能當選。根據人大選舉的有關規定,香港立法會的議員是當然的選舉委員會成員。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在上周三正式發函,邀請約一千名的選舉會議成員登記確認,當中包括一向與中央關係疏離的民主派議員及一直爭取平反六四的支聯會的成員。由於上屆首次間選港區人大時,適逢臨時立法會時期,議會內民主派人士只得一人參加,因此今屆可算是民主黨及有支聯會背景的人士首次獲邀參加。香港嶺南大學政治及社會學系副教授李彭廣在1997年初曾進行了一個有關人大選舉的民意調查,其中問到受訪者是否贊同民主黨人士參加全國人大代表的選舉,當時有超過五成受訪者表示贊成。這次對民主派議員應否登記為選民及參選,坊間有不同的意見。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何俊仁表示,參選可以迫使部分人表態,以及引起部分市民關心及討論,他希望可以透過提政綱刺激討論。事實上,他在上一屆港區人大選舉時曾嘗試參選,但因未能取得足夠提名人數而告吹。民主派議員劉千石亦表示會認真考慮登記,希望藉此以令他獲準回廣州探望年事已高的母親。而反對的人則認為,人大選舉是小圈子選舉",若參與就等如把不民主制度合法化。身兼支聯會主席的司徒華就明確表示不會登記,他認為只有一千人選出港區人大代表,欠缺代表性。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獲邀參選人大,有評論認為是獲北京"解凍"的一步。香港嶺南大學政治及社會學系副教授李彭廣認為,中央是依法辦事,亦可借此測試對方是否有意修好。不過,與此同時,中央又修改選舉法,採用絕對多數原則,候選人必須得到過半的票數,才能當選,變相扼殺民主派人士獲選的機會。李彭廣同意這個規定確實會做成這個結果,他指出,中央依法辦事的同時,要面對眾多現實的考量,因此在可駕馭的情況下,有限度地向民主派人士開放。香港最近的熱門話題是問責高官及重組後行政會議成員即將揭盅,預期民主派人士將被摒諸門外,有評論認為,特區政府不及中央的開放。但李彭廣認為,兩者不能混為一談。民主黨開會討論後,亦決定鼓勵黨內的立法會議員參選及登記成為選民。雙方初步善意的互動能否帶來新一輪進展,則仍要看日後事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