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花筒:全民學習英文引發的爭論

根据最近《南方都市報》的報導,中國新浪网記者訪問了三位語言學者,探討中國申奧成功後掀起英語熱的利弊,以及如何引導英語學習,如何改善和規范目前相當混亂的英語培訓市場狀況。不料在記者發表了采訪他們的文章之後,引起中國网民的激烈爭論。

有人認為漢語是世界上最美、最偉大的語言,自己的語言還沒有學會、學好,何必舍近求遠去學習英語?也有人反駁說:每一個民族都可以認為自己的語言是最美、最偉大的,并不因此就不學其他外語。

有人提出,目前中國人學習外語是一種強制性普及,要取得証書、學位等必須過英語關,這實在太過分了,一些民族文化研究者甚至專家雖然在本專業中已經進入世界頂尖級,但是由于他們沒有過英文這個門檻,就得不到應有的學位或者學銜。反對一方就認為,在目前和世界廣泛接触的狀況下,不會英語的專家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另外,還有一個叫于根元的教授認為照目前的趨勢而言,英語必然稱霸世界,而漢語必然逐漸滅亡,這是由于英語背後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反駁者就認為英語不會消滅其他語言,不會代替母語。如果用這個于教授的邏輯,難道今後中國變成世界上經濟發達、文化輻射力強的國家,漢語也就要消滅英語?!

而在一种愛國主義的情緒鼓動下,有人呼吁抗擊英語帝國主義的侵略,不倡導漢語就是新的語言漢奸。語言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的第一步,這是沒有硝煙的戰爭,用語言來征服异族就是一種誅心。

針對這种愛國主義,反駁者認為:如果中國一貫倡導學習外語就成為語言漢奸,中國就不可能改革開放,得到今天的成就。中國現在強大起來了,外國也掀起了漢語熱,那些國家中學習漢語的人也沒有因此被視為他們國家的叛徒或奸賊。

接受我們采訪的北京教育局的一位公務員付先生,他認為這個爭談論實際已經不是在談英語教育,而是顯示一種對社會通行事務的一種反叛,所謂的語言霸權的提法是沒有根据的。這些愛國主義者是坐井觀天。他認為這些提出抗擊英語激烈觀點的是以青少年為主,也有一些青年教師。這些觀念和現代憤怒青年的思維模式是一致的,都是以愛國主義來包裝,讓有關方面往往不知道如何處理,使人們想起來當年紅衛兵的過激口號,听起來很革命,也就阻擋別人對其荒謬邏輯的批評。也許這些爭論能使得人們的思維更加活躍,但是也許不見得有利于社會安定。

北京的社會科學研究者郭先生認為,這都是無知者的勇敢。他說還沒有听說過一種語言可以消滅漢語的,即使統治中國多少年的外族也沒有做到,何況一種外來的語言。目前的英語熱其實商業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真正學好英語的人還占很少比例。大家應該擔心的是這些假冒偽劣的英語訓練班,天天這麼多人認真地在浪費時間浪費他們來之不易的金錢,昏頭昏腦讓那些語言騙子在大發橫財,才是真正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