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耀明书评:《无间道》与香港殖民主义--介绍罗永生著《殖民无间道》


2007.12.07
Hongkong_colony.jpg

香港三部《无间道》电影,将警匪双方的卧底故事,当中的尔虞我诈、进退两难,都演译得绘声绘影,淋漓尽致,成为港产电影的经典。料想不到的是,香港学者亦从《无间道》得到灵感,去探讨香港社会的殖民地特质。

本港的殖民地年代已经过去,但究竟社会是否仍保留其殖民地的本质?迈向未来,过去殖民地的身分又应该如何变身?殖民地的经验对中国又有何贡献?这些都是罗永生在《殖民无间道》努力探讨的问题。

他选中以卧底为题材的港产电影为分析对象,因为这类电影最能表达在政治、文化时空错置下身分冲突的感受,从中亦看到不少政治寓言,有助了解香港由英国殖民地走向中国特别行政区的心路历程。

他指出,《无间道》中卧底探员陈永仁和卧底匪徒刘健明同样在摆脱过去,重新做人,但陈永仁坚持正义,不苟且偷生,结果招致杀身之祸,而刘健明则不择手段,消灭一切过往的痕迹,以保存自己的权位。这个故事的隐喻,根据罗永生的解释,彷佛是说香港回归中国,如果将过去的所做所为一概遗忘,就犹如自寻死路,但如不遗忘,继续拒绝遗忘六四,支援国内民主运动,却会被看作自己家族的卧底。至于不择手段的刘健明,又仿如过渡期间的亲英人士,他们不惜一切,全力“洗底”,为的只是继续在新秩序中占一席位。

除了从卧底电影看香港的身分认同外,罗永生亦从多角度探讨殖民主义。历史上看,香港的殖民主义矛盾重重。它既是帝国主义的延伸,是外国势力进军中国的基地。但它也是中国鞭长莫及的公共空间,对推动中国的改革以至革命都有贡献。不过,香港的殖民主义虽然是专权体制,却受到冷战局面的庇佑而原封不动,加上中国主张保留香港的现有格局,以助中国发展。一个推崇民族主义的国度,却成为英国将香港非殖民地化的一大阻力。由二次大战后的杨慕琦计划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彭定康的政制改革,北京都反对到底,理由是为免英方留下后患,而后果就是促成民族主义和殖民主义携手合作,可谓历史的讽刺。

直至今天,在罗永生眼中,由于冷战心态作祟,殖民主义仍然挥之不去。他指出,回归后,即使主张本港政治、经济结构必须改革,以杜绝官商勾结,但中国却彻底反对,就是恐防鼓吹改革者受“西方帝国主义反华势力”收买,而社会福利的温和改革,也被批评为“妄图在香港施行社会主义”。这些冷战年代的过时辞汇,以往压抑住殖民体制的改革,料想不到,到今天依旧效力显著。

香港的殖民地管治经验,虽然千疮百孔,但罗永生留意到,一些学者却奉之为典范,甚至认为可为民族主义服务。例如金耀基教授点出港英管治的精粹在于“行政吸纳政治”,让华人精英参与管治,而刘兆佳教授更从香港殖民的经验,提炼一套管治的理性和方法,让新时代的统治阶层好好运用,以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过去,中国以民族大义去反对香港的“非殖民地化”改革,本身已经充满吊诡,想不到这些学者可以情不自禁,堂而皇之,主张继承殖民管治的精粹,以完民族统一大业,实在匪夷所思,也令人大开眼界。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