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少女譚文筠的故事﹕戰勝癌魔 領悟生命

0:00 / 0:00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日前公布的數字顯示﹐自殺成為中國青年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去年介乎15至34歲的年輕人口中﹐超過四分之一是死於自殺。相反﹐在美國紐約﹐一名華裔少女五年內三度患上癌症﹐不但沒有輕言放棄生命﹐更以堅毅和勇敢戰勝了癌魔。較早前﹐她和家人在互聯網上設了一個福音網頁﹐希望以自己的故事鼓勵時下年青人珍惜生命。潘加晴報導。

在美國著名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就讀的二十一歲華裔少女譚文筠,兩年前因為個多星期持續喉嚨痛,其後更出現發燒,經檢驗後證實患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發病初期,文筠進行了多次化療,當地華人社區更為她舉行骨髓驗血行動,希望能找到吻合的骨髓進行移植。數月後,在未能找到合適骨髓的情況下,文筠決定進行無血緣關係臍帶血移植,經過在醫院一年多的治療,文筠終於戰勝血癌,在去年九月重返校園,繼續完成她從事醫學研究的心願。

文筠的父母均為香港人,她自幼隨家人移民到美國,父親為當地教會牧師,母親為藥劑師。文筠在十四歲時患上惡性骨癌,位置在右膝蓋下需動手術切去四吋腿骨,移植她人捐出的骨骼,但手術後,導致行動不便,行路時需要用拐杖扶持。不料兩年後,文筠再被診斷在右下腿的肌肉發現癌細胞,需要接受長達八個月的化療。

當時文筠就讀的高中建議她休學一年養病。不過,她仍堅持要一邊做化療,一邊繼續學業。結果,文筠的勇氣和堅毅不單戰勝了骨癌,還以一等榮譽生畢業。

先後戰勝了三次癌病入侵的文筠表示,她其實不是外人想像那樣堅強和勇敢。在剛剛發現患有血癌時,她曾想過放棄,有輕生的念頭,但當她想到好朋友Hannah的事以及父母會非常失望和痛苦時,她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她說,可能她是基督徒,相信神賜給她力量和勇氣。

在幾年前,文筠的中學同學Hannah自殺身亡,對文筠打擊很大。她說﹕她有時會想起Hannah,希望知到她為何要輕生,她從Hannah的事件中了解到,Hannah實在令她的父母和她身邊的朋友傷心透了。Hannah有健康的身體,能走能跳,可以做任何事情,但Hannah就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相反,她仍無時無刻要在生死的邊沿上努力奮鬥。

文筠說,經過多次病魔的煎熬,她從生病的痛苦中得到重大的啟示,明白到除了學業外,朋友和家人的愛和支持對她非常重要,也使她學識如何去關心和關懷身邊的人和事。文筠說,時下的年青人,一遇到挫折只懂得自憐,或不顧後果地放棄生命,如果他們關心身邊的人,領悟到施比受更有福時,他們對未來就會抱有希望和熱誠。

文筠的父親譚俊德表示,文筠的故事被香港的媒體報導後,他曾經收到兩個年青人的電郵,表示看到文筠的故事後放棄了輕生的念頭,一名在紐約的老人家亦因文筠的故事,在他見證下臨終前信了主耶穌。從這兩件事使他領悟到人生的打擊可以是正面的,因此他在互聯網上設了一個名為JGOSPEL.NET的福音網頁,希望將文筠的故事和一些正面的訊息,傳播開去。

譚俊德表示,文筠自幼就清楚自己的方向,希望日後成為一位兒科醫生,或從事醫學研究的工作。他計畫在不久將來在網頁上寫有關文筠進行臍帶血移植的過程,以及為人父母的心路歷程。(潘加晴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