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名門旺族的沒落,一個唐人街的救亡行動”
各位聽眾,上星期我們講到倫敦唐人街東部17個商戶的重建計劃,觸動了英國華人的神經,因為唐人街的地標、唐人的聚腳地、遊客的景點、特色的商戶,會隨著拆卸重建而消失。除非六角亭附近的商戶,願意任由發展商宰割,接受加租三倍到五倍。
在英國這一老牌的資本主義社會,唐人街這一救亡行動,有人看成是租客與業主之間的糾紛﹐不過,當地的華人,則視之為一場保衛華人權益、保護英國少數族裔權益的維權行動。
唐人街救亡行動的發起人之人,倫敦的民權律師林懷耀早前接受的本台的訪問,今天他繼續講到:作為英國的少數族裔,華人是如何保護自己的權益。他說﹕“過往華人爭取權益很努力,今天的組織,可以講是(起初)對西敏寺市政府還有幻想,所以開始組織並不強烈,認為市政府是公道,但見了市府之後,發現比想像中壞很多,就開始了保護行動,已經收到了7000多名信片,支持我們,反對發展。主要的戰場是承建商向城規署申請規劃之後,我們就要向市政府反對,停止他們的計劃。”

目前,受影響的唐人街商鋪有17戶,佔唐人街商戶的兩成。受影響的地段,是位於六角亭的一條街。不過,倫敦的唐人街就只有四條大街,四條街組成一個口字型的黃金地段,一條街沒有,倫敦的中國城就少了四份之一。有簽名反對重建的遊客就表示,不願意見到華人多年的心血白白消失。這名遊客說﹕“我想任何一個中國人在這裡,都不希望有這麼(多)歷史的中國城,某一天就消失了。很多簽名的時候,英國的朋友也不願見到每年歡樂的情況消失。因為這裡要經過多年才聚集起來,不是說一兩天,換一個地方,就可以有中國城。”
目前,在法庭與多方的壓力下,發展商宣佈將重建計劃延後到2005年中才向城規會提出,發展商近日對媒體則承諾,會與華人社區緊密和作,讓重建項目與唐人街獨有特色吻合。有倫敦西敏寺議會的官員對自由亞洲電台倫敦特派員表示,重建項目不經過城規會,不可以進行。官員表示,沒有市議會的批準、城規會的允許,發展商絕不可以胡來。不過,唐人街救亡行動的參與者,則擔心發展商的承諾不能兌現,救亡行動會延長到2005年中。
記者問:在發展上,英國有甚麼法錄律保障少數族裔的權益?
倫敦民權律師林懷耀說:法律上並不清楚,相關的法律很多,有城市規劃的法律、業主與租戶關係的、少數民族種族的法律,主要的法律偏幫業主。城市規劃、種族關係,是建基於社區,這些都在爭議之中。

其實,爭議中的唐人街重建的地段,本來是在香港新界擁有大量地皮的戴氏家屬所有,但戴氏業主2003年間因債務問題,將地段賣給了英商。戴父戴權、長兄戴志華、幼子戴展華﹐相信在香港、倫敦無人不知。
資料顯示,戴家近年更因爛尾樓事件被追債,而戴氏家族的起落與其上市公司表現一樣。九七年戴家均來集團市值近三十億,擁有太平紳士職銜的戴權穩坐香港十八鄉鄉事委員會主席位置。金融風暴一役,由於過度投資物業,集團受不住樓價大跌而重傷;戴權後於九九年因涉嫌賄選而被廉署調查,一代“元朗教父”從此低調;八五曾任香港立法局議員的幼子戴展華,則在九二年被揭發偽造律師資格證明,被判入獄九個月。近年戴家更因香港茵翠豪庭及愛琴灣兩個樓盤“爛尾”,被債權人中國海外房屋工程有限公司追討共七千多萬工程費,申請戴氏兄弟破產。2003年5月19日起,戴氏期下的均來集團已經被香港聯交所勒令停牌,正商討重組方案。
記者問:這次是不是中國人自己不爭氣呢?
林懷耀說:“整個唐人街屬於華人自己的物業,只有20%,所以問題不是旺族,始終商業環境有變,原本業主在經濟有困難時賣出去,有人買了,是商業決定。問題世,發展物業時,法律上規定要咨詢住客,在唐人街受影響少數民族。這兩件事,大業主、市政府都沒有做。”
另外,讓倫敦華人憤憤不平的是“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唐人街的商戶向倫敦西敏寺市府每年繳交的稅項,是倫敦之冠,唐人街是倫敦的“地王”不在話下。
林懷耀說:“唐人街的租金可以講是地王,重要的不單是向市政府的稅,唐人街之所以有今天,運動開始以來,很多老華僑講,上世紀50、60年代,這裡主要是紅燈區,麗人街是賣舊電器的,是50年用血汗辛勞,換來今天的環境。是我們華人辛苦工作的結果。俗語說,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耕瘦田的是我們華人,現在想分一杯羹的是發展商。”

資料顯示,現在位於倫敦西區,也就是SOHO(蘇豪區)中心地段的唐人街,近十多年來,是遊客必到之地。十九世紀初,倫敦的唐人街原是在東部船塢區,聚居一些中國海員和勞工。今天的蘇豪區唐人街,是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逐步發展起來的,1960年﹐唐人街從東部船塢區遷移到蘇豪區,往後日漸興旺。
1985年,英國政府正式承認唐人街,前王妃戴安娜生前也親至訪問,唐人街上還搭起牌樓。2000年農曆新年,英國王儲查理斯到唐人街訪問,並為一條金龍主持點睛。這是王儲第一次訪問華埠,沿途查理斯顯示親民作風,與坊眾握手,閒話家常。而自從1985年以後﹐唐人街沒有進行過任何重大的改動,牌樓、六角亭,成為倫敦唐人街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