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來到華府,在“千人宴”上成立“世界挺長後援會”,一位來自香港的女子用了5萬美元,即接近40萬人民幣投得了謝長廷即場演奏過的一隻陶笛,本來以為會以一萬美元標出的主辦單位也感到意外。即席用五萬美元挺謝的這位女子,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物?香港人為甚麼支持台灣獨立呢?何山同她傾過

聽到的這首歌名叫做“海洋的國家”,也即是台獨人士所講的“台灣新國歌”。在台灣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訪問華府,成立“世界挺長後援聯合大會”上是翻唱再翻唱,用台語唱詠的歌詞大意是說,“鮮紅是熱情,單純土直,台灣人的心肝;翠綠的寶島,美麗山河,蓬萊米,玉蘭花;純白是自由,民主光明;有尊嚴,企挺挺,台灣的子孫;充滿喜樂,咱是海洋的國家。” 想不到,如此的台獨場合,不乏有來自香港的女子。她座在第一排,主家席,買位花了1000元美金,同台還有親自前來華府造勢的謝長廷。她事後同記者講,並不認識謝長廷,與很多香港人一樣﹐也不關心政治﹐但就大筆一揮,舉手用5萬美元,即是接近40萬港元,義賣了謝長廷剛剛吹奏過的一隻陶笛。起初有在場人士竊竊細語,問是不是造馬?不過謝長廷在華府的司機對記者講,他本人也有點意外,本來以1萬美元成交,但足足高出了4倍。
這名香港人,叫劉小琴:“我其實對政治是不想參與的,但我覺得台灣由以前到現在,已經是一個很長很長的路,她向著民主去走的,我個人因為在美國已經很久了,所以我很支持這些民主的活動。”
更令人意外的是,投的陶笛的就是一名香港人,祖籍廣州,已經移居美國多年了。記者即場問她,開始是否意在必得?她說沒有想過。問她開始的時候為甚麼不舉手?她回答開始時銀碼太細。問她做甚麼職業?她說是從事金融地產。為甚麼對台灣有感情?她說住過台灣一段時間。而陶笛最後五萬元成交,最後幾手都是她舉的,看來支持台獨,或者是傾向民進黨陣營的,在海外不乏市場。
記者問她,九成以上的香港人都不支持台獨,為甚麼她要支持呢?她說﹕“至於你說很多香港人,當然我不能夠代表香港人,但是我個人的意見是,香港人很多沒有國家的觀念,因為我們一直都是英國下來,我們有很自由的生活,我們不會了解到沒有了國家之後的痛苦。”她說,香港人回歸中國,是因為沒有選擇,而台灣人有的選舉,香港人不明白台灣人失去國家的痛苦。
劉小琴說,五萬美元投一個陶笛,不是因為她喜歡,而是要表達對台灣的支持。她說﹕“你說我是不是支持謝長廷本人?或者我認識他就支持他?其實不是,當時是覺得熱情。台灣如果換了政權,那就……因為馬英九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台灣可以維持現狀50年,50年以後給大陸。我不知到你有沒有聽到這句話,但我認為是最不適當的評論,因為你不可以決定。台灣根本就不是租借地,和香港不一樣。”
劉小琴其實在台灣生活過,在美國畢業之後,以美國外交官的身份在美國駐台灣的最高機構美國在台協會(AIT)工作過一段時間。她說,當日要出錢買陶笛,不是因為她喜歡這個樂器,而是覺得謝長廷不會支持民主倒退。她說﹕“為甚麼我們要向後走呢?民主的路其實很艱難的,已經走到這裡了,要往走回頭。好好的,能夠主宰自己的事情,把他送給別人,我很不同意(馬英九)的想法。”
在現場繼續聽到的這首“海洋的國家”,其實是經典的台獨歌曲,是台獨運動人士林永生被捕入獄之後所寫。之後,在台灣的地下電台、選舉場合經常播放。有台獨人士說,“邊聽這首歌,邊想著升國旗,真的蠻有國歌的氣勢”也將它當成了台灣人立國的國歌,語言當然是記者聽不明的台語。
而當記者走進綠營,謝長廷的造勢大會,就仿如進入另一個語言的國度。他們講台語,唱台語歌,沒有翻譯簡直是變成了又聾又啞,而對記者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場的台籍人士以其語言而自豪,正如現今台灣獨派的精神支柱李登輝,當了美國,就是講台語而不講英文。
而這位出手闊綽的香港女子,無奈表示香港沒得選領導人,沒有辦法,但台灣不同﹕“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香港人講,我是中國人,我很小聽到這句話的,我每次人家說,我是香港來的,就好像你問我,我馬上講我是香港人一樣。我不會說我是中國人,我也不為因為香港現在還給大陸我就改了,或者我已經是習慣了。反正香港是沒有選擇,沒有辦法,你本身就是英國要還給人家的。但當時我回億,10年前一般的人都反對得非常嚴重,不是很願意,是因為沒有選擇。”
劉小琴更加直言,如果香港有得選擇,她不會選還給大陸,對於台灣,她亦是心同此感。她說﹕“所以我說,台灣目前有這個希望,有這個選擇,我認為他們要堅持自己的選擇。澳門一樣,他沒有這個選擇,如果當日,不是租借地當期,英國不是要還,你想香港人會不會走出來說,我們喜歡回歸大陸,我們不喜歡做租借地,我想不會。”
在海外的唐人街,見到的新移民越來越多,更不乏來自中國大陸。出來了,劉小琴說,她不相信那種“為了統一中國,就去打仗”的想法行得通。她說,因為人是自私的﹕“今天,很普通的一個人,我絕對不想信,今天大陸說我要打仗,為大陸的統一,我們就去打啦!”她說,就算口講了,行動也不會。“在美國的人絕對不會這樣說,他的口能這樣說,叫他實施於行動,他不會。就算在這裡的大陸人,他如果在這裡已經移民生根的,已經努力了一段時間,你叫他回去大陸,快點去打啦!保護國家統一的政策,我想沒有人會去。”“他們住在裡面的人,有權決定自己的命運,如果他們認為要回歸大陸,就讓他選,我們外來的力量不應該參與來決定他們命運。我當天是支持這個活動,這個五萬美元陶笛對我的意義,我就是要說,讓你們有這個選擇權,讓你們去決定你們的命運!”
好啦,各位聽眾,這節唐人街故事“接謝長廷陶笛的女子”就告一個段落。不過,也有支持統一的台灣朋友對記者說,“不用理了,都是些宣傳的技量。”你點看呢?歡迎你透過電話熱線同我們分享,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