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是昨非﹕毛澤東改造人性和中國的道德墮落(上)--寒山
2005.02.10
我們在上一個星期的節目中談了如何回答“中共在中國的上臺是歷史的必然還是偶然”這個問題。今天在這個節目中我們接著討論上次和聽眾李小姐對話中涉及的一個相類似的問題﹕今天中國社會道德水平的大幅度下降是不是也有歷史的必然性﹖
這個問題是這樣提出來的﹕毛澤東時代號召大家一心為公﹐為人民服務﹐為社會無私奉獻﹐這是完全無視人性中自私自利的一面﹐而改革開放就是承認人性的另一面﹐而這種承認在實踐中常常會矯枉過正﹐所以我們今天會面臨一個普遍的道德淪喪的局面。或者也可以說﹐毛澤東時代要把人改造成社會主義新人﹐這個工程失敗了﹐因為人性沒有那麼高尚﹐所以現在回過去承認人性是自私的。而既然我們要否定毛澤東時代﹐要實行改革開放﹐我們就必須承擔社會道德水平下降的後果。換句話說﹐這是有歷史的必然性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對毛澤東時代中國的道德水準有一個符合歷史實際的評價。不錯﹐毛澤東時代的報刊雜誌和文藝作品充滿了共產主義的道德說教﹐形形色色的榜樣和模範為各行各業樹立了典範﹐人們被教育說要斗私批修﹐有一點點私心雜念都要把它抖落到光天化日之下﹐接受群眾的批判和教育。各個單位﹐特別是學校﹐經常大力提倡做“好人好事”和義務勞動。因此﹐當時有西方人把中國稱為“道德的淵藪”。
然而﹐很多人都忘記了﹐毛澤東時代的這種“道德”是完全意識形態化的﹐是為特定的政治目的服務的。例如﹐今天當人們想起雷鋒時﹐很多人都會把他和“做好人好事”聯係起來。然而在六十年代﹐雷鋒首先是“毛主席的好戰士”﹐他的日記中充滿了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和對黨的感恩戴德。他之所以被大樹特樹﹐不但是為了修補在三年飢荒中受到損害的毛澤東的形象和黨的權威﹐也是為發動文化大革命作準備。而在今天官方的宣傳中﹐所有這些都不提了﹐只剩下一個在車站碼頭扶老攜幼的雷鋒﹐一個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接濟窮困的雷鋒。
其次﹐毛澤東時代所提倡的共產主義“道德”和人類社會歷史地形成的倫理道德不但不是一回事﹐而且在很多方面是根本對立的。
共產主義道德是所謂階級的道德﹐它的前提是否認人類社會有抽象的普遍的道德。它不但拒絕宗教所提倡的泛愛﹐而且排斥中國傳統的人際倫理﹐理由是它們都鼓吹超階級的道德。這樣一來﹐不但美德和善行只適用于由黨來規定的特定範圍和特定對象﹐而且如果黨說某人是壞人﹐那就意味著道德標準對他不適用﹐這就無疑為種種迫害和踐踏人權的惡行開了方便之門。這就是為什麼在毛澤東統治下﹐一方面你可以看到轟轟烈烈有組織有領導的“好人好事”﹐另一方面卻有大量的政治恐怖、人身迫害甚至肉體消滅。這二者統一在共產黨的道德觀之下﹐彼此並不矛盾。
我們再來談談所謂人性改造失敗的問題。不錯﹐毛澤東是要改造人性﹐但我們千萬不要把背誦“老三篇”就當作是改造人性了。毛澤東改造人性的具體過程是那些接二連三的政治運動﹐離開了這些政治運動﹐用空話是改造不了人性的。在這些政治運動中﹐人們被迫或者自覺地迎合毛的需要﹐去說謊、去誣陷、去捏造、去告密、去出賣、去打砸搶、甚至以捍衛毛主席為名去殺人放火。因此﹐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的高調並不是他改造人性的目的。他的目的是要把全體中國人改造成對他伏首貼耳的馴服工具﹐哪怕是傷天害理的事﹐只要是他讓你去做﹐你就不能有任何道德上的顧忌。
但毛澤東最終並沒有達到目的。針對毛澤東改造人性的失敗﹐中國民主運動的思想家胡平先生很多年前就一針見血地說﹕這決不是因為人性太卑賤﹐配不上毛的高尚理想﹐而恰恰相反﹐是因為毛澤東的卑賤無恥無法征服人性的高貴和人的尊嚴。因此﹐中國人告別毛澤東﹐決不是告別一個道德烏托邦﹐而是告別一個既沒有道德、更沒有人性的制度。
那麼﹐我們又怎樣解釋九十年代以來道德的急劇滑坡呢﹖我們下次節目再接著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