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是昨非﹕新加坡《聯合早報》強奸中國傳統文化--寒山

近年來﹐為了消解海內外反一黨獨裁的壓力﹐擺脫千夫所指的困境﹐中共加緊了對海外中文媒體的滲透。在中共的金錢和政治壓力下﹐很多中文報刊開始發表一些拐彎抹角地地為中共作宣傳和為中共辯護的文章。新加坡的《聯合早報》不久前發表了一篇署名為“杜平”的評論員文章﹐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範例。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傳統文化規範中國政治”。這裡的“中國政治”並不是空泛之論﹐而是如文章開頭所說﹐指的就是“中南海的權力交替”﹐即江澤民辭去中共軍委主席和胡錦濤的接任。不但如此﹐從文章的立論和語氣上看﹐它還針對海內外輿論在這個問題上的反應﹐力圖要人們相信﹐中共對國家權力的壟斷和一黨專制無關﹐而是由傳統文化所“規範”的。

那麼﹐傳統文化怎麼能“規範”到中共最高權力的轉移呢﹖

《聯合早報》的文章首先把“中國政治”和“現代政治”區分開來﹐說“前者強調的是換代”﹐是“世代交替”﹐而後者是“換屆”﹐是“權力交接”。二者之不同在于“世代交替強調文化和社會內涵”﹐而“權力交接”強調的是“政治和法律秩序”。前者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以儒家的道德觀和倫理觀為准繩﹐包括君臣之間、父子之間、長幼之間的行為準則﹔後者則是一步到位的突變過程﹐以普遍認可的政治游戲規則為准繩。”

文章下結論說﹐“從根本上來說﹐在中國最高領導權的轉移過程中﹐主導因素依然是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具體表現在“前任逐漸淡出﹐繼任者逐漸進入……‘扶上馬﹐送一程’﹐這是對世代交替過程的最精煉概括。”因此﹐“江澤民擔任中共總書記兩年之後﹐才從鄧小平手中接過權杖--軍委主席職務﹔同樣胡錦濤也是繼任中共總書記兩年多之後﹐才從江澤民手中接過這一職位的。在更大程度上﹐這種模式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使然。”

這樣一來﹐所謂專制和民主的界限就不見了﹐剩下的只是“世代交替”和“權力交接”的區別。中共政權屬于前者﹐而西方民主屬于後者。不但如此﹐因為中共的這一套有“社會和文化內涵”﹐“以儒家的道德觀和倫理觀為准繩”﹐而西方的那一套不過是“政治游戲規則”﹐因此孰優孰劣﹐一目瞭然。

如果《聯合早報》這種邏輯成立﹐“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能夠“規範”中共政治的話﹐那麼﹐如果明天胡錦濤在中南海龍袍加身﹐宣佈實行帝制﹐這家新加坡報紙和這個評論員不也能發表文章提醒讀者這不但不是歷史的倒退﹐反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嗎﹖因為帝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可以說是最“根深蒂固”的了吧﹖

這一點都不是危言聳聽。如果一家報紙能把鄧小平和江澤民在軍委主席的龍椅上多賴兩年和“儒家道德倫理觀”以及“傳統文化”聯係起來﹐那麼它為什麼不能用同樣的理由來為復辟帝制辯護呢﹖

不但如此﹐這篇評論還說”由于中國政治在儒家思想中浸潤了幾千年﹐所以民主化過程將是非常緩慢的。”這就是說不但在現在﹐而且在將來相當漫長的時間裡﹐中國人不要指望有什麼民主﹐因為這就是你所處的文化﹐你所接受的“行為準則”和“倫理道德觀”。

我們已經見慣了中共自己的宣傳機構想出各種各樣的名目來強奸民意﹐從“毛主席萬歲”到“三個代表”。這種強奸民意是中共宣傳機構的本性和題中應有之意﹐人們不會覺得意外。但是一家至少在名義上並不是中共黨報的海外華文報刊為了向中共獨裁體制獻媚﹐居然以儒家倫理的名義來為一黨專制辯護﹐等于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對屬于古往今來所有炎黃子孫的中國傳統文化實行無恥和橫暴的強奸﹐這實在是太駭人聽聞了。對于《聯合早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凌辱﹐人們是不會輕易忘卻的。以筆助孽的人﹐和以武器作孽的人一樣﹐是會受到報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