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是昨非﹕《越南獨立宣言》和《美國獨立宣言》(上)--寒山
2005.05.12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60週年﹐同時也是越南獨立60週年和越南戰爭結束30週年。把這幾個日子放在一起﹐歷史給我們提供了很多被遺忘和被掩蓋的畫面。
1945年7月16日﹐美國戰略情報局的愛利森.托馬斯在越南北部越南獨立聯盟控制的山區空降。美國戰略情報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的主要軍事情報機構。托馬斯的任務是和越盟建立聯係﹐在越南展開抗擊日本佔領軍的工作。越南本來在法國殖民當局統治之下﹐1945年3月﹐日本為了挽回敗局﹐出兵佔領了越南﹐於是美國想和越盟建立聯係。托馬斯著陸後﹐越盟領導人胡志明帶領兩百名越盟士兵歡迎他。
胡志明告訴他﹕“就是來一千萬美國人我們也歡迎﹗”托馬斯馬上發報給設在中國的戰略情報局總部。戰略情報局有又派遣了大量人員前往北越﹐其中有一名美國護士﹐他給久病的胡志明作了檢查﹐證實他患的是瘧疾和痢疾﹐於是他用奎寧和磺安給胡志明作了治療。
胡志明和越盟領導人和美國發展關係的目的﹐是讓美國在戰勝日本以後支持他們反對法國殖民統治的鬥爭。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胡志明等人對美國人表示他們鬥爭的目標是實現民族獨立﹐完成民主革命﹐這和美國立國的原則是一致的。胡志明還告訴美國人不要把他們當共產黨人看待﹐要他們不要理睬那些把共產黨人都看成鐵板一塊的陳詞濫調。他說越南需要的是民族自決﹐這是符合美國國際政策的原則的。
他說﹕“為什麼你們不能把我看成是越南的喬治.華盛頓呢﹖”美國戰略情報局也對和胡志明的越盟的合作充滿了希望﹐他們不但向越南運送了大量武器裝備﹐甚至給胡志明取了一個代號叫“戰略情報局19號”。
日本投降後過了三個星期﹐胡志明在河內巴亭廣場的群眾大會上宣佈越南獨立﹐並宣讀了《越南獨立宣言》。出席這個歷史性集會的就有美國戰略情報局的人員。《越南獨立宣言》的第一段和第二段話是﹕
“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了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這個不朽的原則是由1776年美國獨立宣言所確立的。在一個更廣泛的意義上﹐它意味著地球上的所有人都生而平等﹐所有人都有生活的權利、幸福的權利和自由的權利。”
這就是說﹐胡志明告訴他的人民﹐也告訴美國人﹐《越南獨立宣言》的原則就是《美國獨立宣言》的原則。接下來﹐胡志明又引用了一段《法國人權宣言》的話﹕“人人不但生而平等﹐而且必須始終保持自由和平等的權利。”
《越南獨立宣言》的主要部分﹐是列舉法國在越南的殖民統治如何公然無視這些普世性的原則﹐公然踐踏越南的人權和民族權利。例如頒佈非人道的法律﹐鎮壓越南民族志士、鉗制輿論、征收各種苟捐雜稅等等。如果把這些段落和《美國獨立宣言》相對照﹐人們可以發現它們在結構上幾乎是對稱的﹐語言上也是相近的。毫無疑問﹐胡志明就是要向世界宣告﹕《越南獨立宣言》就是《美國獨立宣言》的翻版﹐越南獨立和美國獨立是相同性質的革命。
不但如此﹐《越南獨立宣言》的結尾和《美國獨立宣言》也幾乎完全相同。《美國獨立宣言》結尾的一段是這樣開頭的﹕
“因此﹐我們﹐在大陸會議上集會的美利堅合眾國代表﹐以殖民地善良人民的名義﹐並經他們授權﹐向全世界最崇高的正義呼籲﹐同時鄭重宣佈﹕這些聯合起來的殖民地從此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
《越南獨立宣言》結尾的一段是這樣開頭的﹕
“因此﹐我們﹐越南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的成員﹐莊嚴地向世界宣佈越南有權利成為一個自由和獨立的國家。”
這樣﹐《越南獨立宣言》以照搬《美國獨立宣言》開頭﹐以模仿《美國獨立宣言》收尾。
就在這個宣佈越南獨立的儀式上﹐兩架美國軍用飛機在巴亭廣場上空低飛而過﹐引起了廣場上群眾的歡呼﹐因為他們認為這兩架美國飛機是特意飛來給這個歷史性的儀式助興﹐向越南人民表達美國支持他們獨立的立場。但實際上﹐那不過是個巧合﹐兩架飛機上的美國飛行員是對廣場上聚集這麼多人感到好奇﹐因此低飛下來看個究竟。
那麼﹐以兩個獨立宣言的相似開頭的美越關係是如何演變成敵對的呢﹖我們下次節目再介紹。
今是昨非
- 今是昨非﹕從越南戰爭的結局看中國的“國家安全”--寒山
- 今是昨非﹕坎特伯雷“紅色大教長”約翰森(3)--寒山
- 今是昨非﹕坎特伯雷“紅色大教長”休立特.約翰森(2)-- 寒山
- 今是昨非﹕坎特伯雷“紅色大教長”休利特.約翰森(1)-- 寒山
- 今是昨非﹕從史景遷紀念趙紫陽談起--寒山
- 今是昨非﹕當年滲透社會 今天控制社會--寒山
- 今是昨非﹕從邵燕祥先生的一段往事談起--寒山
- 今是昨非﹕劉賓雁和林肯.斯蒂芬斯--寒山
- 今是昨非﹕道義良知與所謂“歷史的必然性”--寒山
- 今是昨非﹕毛澤東改造人性和中國的道德墮落(下)--寒山
- 今是昨非﹕毛澤東改造人性和中國的道德墮落(上)--寒山
- 今是昨非﹕共產黨在中國上臺是必然還是偶然﹖--寒山
- 今是昨非﹕趙紫陽﹐一個人性復歸並戰勝了黨性的典範--寒山
- 今是昨非﹕拒絕“第五代”--寒山
- 今是昨非﹕《等待》與現代中國人的宿命--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