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是昨非﹕坎特伯雷“红色大教长”休利特.约翰森(1)-- 寒山
2005.04.14
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最近去世了。他的去世不仅是天主教会的一件大事﹐而且也和世界政治有关。几十名国家首脑参加了他的葬礼﹐更多的国家派遣了政府代表团向这位教皇表示最后的敬意。
保罗二世是二十世纪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出生于波兰﹐青年时期遭遇了纳粹统治﹐中年时又经历了斯大林在东欧建立的共产党制度。这种生活经历使他对极权主义对人性的奴役和残害有切身的体会。他的教皇任期正好和冷战结束前后的一段关键时刻相重合﹐为他利用教皇的声望和影响去支援争取自由的斗争提供了条件。
在冷战结束前的八十年代﹐他公开支持东欧国家、尤其是他的出生地波兰人民对抗共产主义极权统治的斗争﹐以天主教世界的名义声援被镇压的波兰团结工会﹐把波兰的斗争国际化﹐从而在苏联东欧阵营瓦解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和道义的影响。
在冷战结束后的九十年代﹐他频繁地访问东欧国家﹐帮助宗教的复兴﹐用基督教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迅速填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崩溃后在这些国家留下的道德和精神空白﹐使得这些国家完成了从极权体制向民主体制的和平过渡。
今天我们回首历史﹐应该承认宗教在对抗共产主义极权统治中的作用。苏联东欧国家之所以能够比较顺利平稳地完成社会体制的转变﹐和他们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强烈的精神支柱和信仰去对抗和替代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是分不开的﹐也是和他们有这样一个教皇和基督教世界的帮助分不开的。
由教皇保罗二世的生平以及他和极权主义的斗争﹐我想起了另一个二十世纪基督教会的重要人物﹕英国坎特伯雷大教长休立特.约翰森。英国是一个基督教新教国家﹐自17世纪以后就不再服从罗马教皇﹐在宗教组织上有自己的安立甘教会﹐在宗教权威上确立了两个自己的首脑人物﹐一个是坎特伯雷大主教﹐另一个是坎特伯雷大教长。大主教主要负责宗教性的事务﹐大教长则更多地负责教会组织方面的工作。
英国中世纪历史上一直存在著教会和国王的矛盾﹐英国摆脱罗马教会后﹐英国政府保持了对教会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坎特伯雷大教长由英国首相任命。
和教皇保罗二世不同的是﹐休利特.约翰森在政治上走的完全是一条相反的道路。从1931年到1963年﹐约翰森担任了32年的坎特伯雷大教长﹐在此期间他和共产党国家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访问过苏联和中国﹐发表过好几本著作和难以计数的文章和讲话﹐是英国共产党机关报《伦敦工人日报》编辑部的成员﹐成了西方世界公认的共产主义辩护士﹐为自己赢得了“红色教长”的绰号。
作为基督教新教世界的重要人物﹐又在老牌资本主义世界生活﹐约翰森却把无神论者的共产党人引为知己﹐不但无视马克思主义关于基督教是麻痹和毒害人民的鸦片的批判﹐而且不顾共产党国家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压制﹐为它们唱了30多年的赞歌﹐这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历史的一大奇观。
今天我们回顾约翰森其人其事﹐不但可以从中了解到很多中国人不太熟悉的历史﹐更可以对共产主义的兴衰和它曾经具有的吸引力加深了解。
约翰森成为英国安立甘教会的重要人物是从1924年开始的﹐那年他担任了曼彻斯特教会的教长﹐并以他的左倾言论开始引人注目。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英国虽然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工联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思潮一直很有市场。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在劳资关系、社会福利和保障就业方面实行了一些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1931年工党领袖、内阁首相麦克唐纳任命思想左倾、言论激进的约翰森担任坎特伯雷大教长﹐从此社会主义思潮开始从英国社会和政治领域蔓延到了教会。
约翰森是怎样和共产党国家发生关系、又是如何为它们辩护的呢﹖我们下次节目再接著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