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是專題時間,何山今天找來目擊反日遊行的廣州大學生、廣州市政府的官員,談一談這場看似民"熱"官"冷"的反日浪潮。
過去的一個星期,全國上下13億同胞,反日情緒似乎高漲,罷買日貨的呼聲此起彼落,反日的手機短訊傳個不停。你不認同反日嗎?差點會被當作漢奸,看作沒有民族的歷史認識。
不過,詭譎的是,如果你只看大陸的報章、只聽大陸電台的報導,北京、廣州、深圳的反日抗議,似乎是從未發生,全國3000多份報章、電台、電視台,竟然是寂靜無聲!發生了甚麼事?
這場詭譎的反日浪潮,是否真的是民"熱"官"冷"?還是官方扮作好"冷",怕熱過頭,會爆鍋,燒著自己呢?
本星期二,有廣州的大學生就告訴本台,星期日廣州萬人遊行之後,學校開始對加強了對大專生的管束,實行登記制度,學生不能夠抗課去遊行。黃同學對本台講:"今天我發現了一問題,廣東的大學出台了一個這樣的決定,如果要出去,逃學出去,是不給你的。防止學生在上課時間出去示威。"
據現場發來的圖片,上週日廣州的反日示威,參與者主要是校園的大學生,在廣州天河太平洋電腦城,人頭湧湧。
"這種反日情緒是好久,這次可能加入聯合國又突然間觸發了,廣州市政府都沒有準備有這麼多人上街。"黃同學還說,他的同學全都去了。"我的同學都去了,廣州很多家大學都去了,幾乎有十幾萬人。最利害是把索尼的大廣告砸爛了。"
黃同學說,由於人太多,他本來想參加遊行都不行,軍警把學生分開,間中有輕微的衝突。“首先是拆那個牌,有些好像暴力,那裡的店都全關了門。本來我想去,但去不了,從天河西的天橋開始封路。遠看很多警車,幾步一警車,從天河城的天橋一直封路到崗頂,整條街都封了。」記者問:街上見到的主要是甚麼人?黃同學回答:”主要是學生,理論上講,只有學生才有心情理會這樣的事。”
而在東莞的張先生則同本台講,他也收到不少的電郵、短訊,呼籲去遊行,抵制日貨,但他並沒有參加。他說,在全球化之下,抵制日貨有何用,他自己就在一家日資公司工作。張先生對本台講:“互聯網、手機,都收到短訊,說抵制日貨,說幾時幾刻哪裡出發,遊行示威。現在這個社會,地球村,全球經濟一體化,你怎樣抵制日貨呢!抵制甚麼!我本身工作的企業就是一家日資企業。”
張先生說,這個星期,大陸對反日的新聞管制好嚴,不光內地的看不到,香港的也被刪減。“國內媒體看不到,亞洲電視和無線電視全部過濾了,看不到。唯有聽人民電台—香港電台。”
東莞的張先生說,如果遊行示威是反貪污、反腐敗,他一定參加,但現在是批評日本竄改歷史;他說,中共竄改歷史不是更多嗎?“他們群情洶湧,砸這個砸那個、砸石頭、砸雞蛋、砸竹枝,好像民族主義很熱血沸騰。但他不看一下,如果是反貪污、反腐敗(會怎樣)。反貪污、反腐敗我一定參加,你說日本竄改歷史,只不過是少數的右翼團體,但你(中國)政府都竄改歷史,你中國共產黨今時今日竄改的歷史不是更多!”
目前,繼北京、天津、瀋陽、成都,廣州之後,上海週末又有反日遊行,人數未知,而上週六北京的反日遊行,估計有10萬人參與,與廣州一樣,當中過半數是大學生,而日本領事館方面已要求上海公安,加強保護當地僑胞和企業。有消息指,大陸官方開始關注國內的反日情緒會否轉向,擔心一旦指向官方的腐敗,則難以收拾,就此記者本週二訪問了正在美國訪問的廣州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張健。
記者:“問一個以較敏感的問題,昨天,廣州很多人示威,怎樣處理比較好?” 廣州新聞辦主任張健:“這兩天我們在美國訪問,廣州發生的事情、包括國內發生的事情我們真不知道。“
而另一名隨團訪問美國的廣州市政府發言人,信息處處長歐陽永晟也是避而不談,他說做官都是奉命而為。歐陽永晟說:“我們奉命而為,廣州的媒體與政府新聞部門溝通很好,既是工作伙伴,又是朋有。”記者問:“這幾天有人打電話來問,為甚麼反日的事都出不說,為甚麼呢?”歐陽永晟:“剛才我們張(健)先生都說了,是個別事件。”記者問:“會不會怕傷害到民族感情?”歐陽永晟:“這陣我出國訪問,不了解事情,也是看西方的中文、英文媒體才知道這個事情,很難作出判斷。”
歐陽永晟並否認,收到指示要過濾反日的新聞。記者:“有沒有收到新的指標,哪些事不能報導?”歐陽永晟:“沒有收到這些講法,你哪裡聽來的。我剛才說了,對這事不了解,這陣子在美國、加拿大。”
不過,廣州市政府的發言人張健還是漏了口風。他說“說白了,中國的報紙是延安帶過來的,是黨報。”張健說:“應該講,中國的情況跟其它國家不一樣,中國很多的報紙,就是當初從延安帶過去的,說白了,所以叫黨報。”
廣州市政府的發言人張健還說,黨領導報紙是常識,不是秘密。反日的遊行不給說,幕後的黑手是誰?相信呼之欲出了!
張健說:“外國不太了解,各省委的報紙叫省委機關報,市委的叫市委機關報,這不是秘密。各黨委的機關報是由各黨委的宣傳部門引導的,一個普通的常識。”
各位聽眾,我是何山,大陸這場詭譎的反日運動如何發展?中共如何點火,但又怕燒著自己,我們下星期一再講。
週六、週日,本台將有兩個小時特備節目,討論“反日”、“仇日”、“親日”是如何被操作出來的,請留意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