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是專題時間,何山今日繼續講大陸詭譎的反日浪潮,並請來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的訪問學人羅伯特.杜加里克 (Robert Dujarri) 為大家分析。
魯訊筆下的阿Q最可悲的是他不知到自己就是阿Q。今日,大陸民間反日,聲稱要罷買日貨,但中國共產黨要他們守法,共產黨不支持罷買日貨。大陸戰後的新生一代,反日比要求民主、平反六四更加熱烈,但共產黨看在眼內,黨指揮的報紙繼續寂靜無聲。
這一邊,你有你反日;那一邊櫥窗中用日文語寫“大出血”、 “大割引”繼續大行其道,高倉健、山口百惠、北野武、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宮崎駿、宇多田光、濱崎步、《櫻桃小丸子》、《蠟筆小新》繼續深入民間。是大陸民間社會變得越來越成熟?你不要管我,我不要管你?還是數十萬的阿Q,集體上演精神勝利法呢?
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的訪問學人羅伯特.杜加里克對本台講:“大部份的日本學校都是用正常教科書,據我所知,經過竄改的教科書只有少數,非常少數的學校使用,日人根本就不關心這件事,在日本,這不是主要的事件。”
杜加里克還說,“大陸的抗議在日本引起非常負面效果,日方的反應如何,現在說還為時向早。主要是中國政府想向日本製造麻煩,大陸的反日情緒也是政府製造的後果,中國的教育中,是非常反日的。”
他還說,“你不能夠太過認真看共產黨所說,他們也沒有就共產黨所作的錯事,向人民道歉!”他甚至認為,“共產黨的雙手充滿中國人的鮮血,共產黨所殺害的中國人,比日本所做的還要多。”
記者於是問,大陸為甚麼要封鎖反日的消息呢?杜加里克說,“是他們擔心反日的局面會失控。有趣的是,大陸容許網上出現串連的反日抗議,反對日本加入聯合國安理會。但是,如果有人想在網上發起支持新疆--又名東土耳其斯坦的聯署,他們會馬上禁制。”杜加里克說,大陸的反日運動,是共產黨在“玩火”,至於會不會燒著自己,就要看反日的規模會有多大。
究竟大陸的反日大軍,知不知到“阿爺”的意思呢?有北京的外交官就說,中國的興起是合法的,是中國人的夢想,不能夠被阻止,但必須注意外界對中國的印象。中國外交部就呼籲民眾要冷靜。唐家璇在接見日本共同社社長時就說,高度重視群眾近日自發舉行的反日示威,並已調動大量警力維持秩序,防止事態擴大,確保日駐華機構及日本公民的安全。他說,對於一些過激行為,中方並不贊成,亦是不願看到的。唐家璇又說,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不是反日教育,亦從無向群眾灌輸過排日及仇日情緒。至於向日方砸石頭,有中方人員說是個別例子,示威總體上是和平的,比其它地方的示威都要和平。
來自中方的官場的消息還說,中國人對日本有意見,中國會領導亞洲其它各國讓日本想一想。不過,展示想法要和平,不能是威脅。講到中日關係,中方的消息還說,近代大部份時間都是好的,中方也不支持杯葛日貨。
不過,西方的外交界,則擔心,大陸借用民族主義牽動反日情緒,會否導至不穩定呢?北京駕使著13億人的反日大軍,會否超速,開得太快,衝了紅燈呢?
在人民網上,東京都立大學教授岡部達味曾表示,日中之間的歷史問題可以分為:個人感性記憶;集體感性記憶;個人理性記憶;集體理性記憶,其中最危險的是集體感性記憶。他說,因為現在的大多數人是在二戰後出生的,他們的感性記憶是宣傳的產物,這些宣傳引發了狹隘的民族主義。現在日中兩國的最高領導人大多數也沒有戰爭記憶,兩國人民首先不應該忘記理性記憶,這樣才能真正解決歷史問題。
日本《讀賣新聞》的藤野就說,中國對日本保守的言論和活動反應十分敏感。日本“對中國的批評性”被理解成“反華”,有的還單純地稱為“右翼”。他說當今日本“右翼”並非社會的主流,日本是民主國家,有嚴格的文官制度,國防大臣則防衛廳長官等由文職人員擔任,不必擔心軍國主義復活。而一般日本人則認為,中國人對日本的印象,仍然停留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停戰詔書》以前的“日本軍國主義”。
有大陸的專家就說,其實2000年之後,中國教科書日本正面贊揚的內容有所增加,說中國政府有意進行反日教育,似乎有些不客觀。但中日兩國的媒體,商業化傾向越來越重,歌舞升平的新聞賣不出去,煽動人憤怒和激動的消息卻非常有銷路。
資料顯示,四年前中日建交30週年,中日關係良好之時,國內曾提出學習“松下七精神”、2002年有“日本文化年”、深圳世界之窗有“日本文化周”。在中國蘇州工業園區內,目前已有100家以上的世界知名日本企業在那裡設廠,幾乎全是高科技產業。而中日建交34年來,經歷過“中國熱”、“日本熱”,有所謂的“蜜月期”、 “磨合期”,現在則進入“煩躁期”。
1972年9月2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外相大平正方,29日周恩來與田中角榮簽署聯合聲明,中日建交。1978年鄧小平曾提出暫時擱置釣魚島的爭議。
1982年5月趙紫陽訪問日本,同年7月中國首次抗議日本教科書歪曲歷史,9月鈴木善幸訪問中國,政治解決教科書問題。1984年3月中曾根訪問中國,同意向中國貸款4700億日圓。1985年胡錦濤以共青團團長訪問日本,同年8月中曾根參拜靖國神社,引起中國的抗議。
1988年8月竹下登訪問中國,同意給中國第三次8100億日圓貸款。1989年4月李鵬訪問日本,同年6月因天安門事件,日本凍結第三次對華貸款。1991年海部首相訪問中國,同意給中國貸款1296億日圓。
1992年4月江澤民訪日,參加中日建交20週年紀念。1995年6月日本抗議中國核子試驗,凍結無償援助。1996年7月橋本參拜靖國神社,中國聲明“深表遺憾”。1997年9月橋本訪問中國,與江澤民會談。同年日本新進黨眾議員登上釣魚台,中國對日本強烈抗議。
1998年,江澤民以中國國家主席身份國事訪問日本,兩國確立友好合作伙伴關係。2000年10月,總理朱鎔基訪日,確立舉辦“中國文化年”和“日本文化年”,慶祝實現邦交正常化30周年。2001年10月,日本首相小泉回訪中國。2002年,李鵬以人大委員長身份訪日,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