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中國向世界出口聲名狼藉的食品問題

0:00 / 0:00

大陸出口產品最近先後被揭發會引起安全問題,其中包括動物糧食原料、糖漿及牙膏等。據《紐約時報》指出,中國食品的安全問題,已經給全世界拉響了警報,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大陸,已經將國內聲名狼藉的食品問題,像產品一樣出口到海外。馮日遙報導。

從今年三月起,美國各地不斷發生寵物進食貓糧及狗糧後中毒,據美國獸醫機構的報告顯示,至今已有八千多隻寵物生病,其中數十隻貓狗死於腎衰竭,在三月中,紐約州立食物實驗室發現,總部設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食物製造商“菜單食品”所生產的寵物食品,含有有毒物質,經美國食品及葯品管理局調查後,鎖定毒源是麥麩。

而菜單食品公司聲稱他們的麥麩大部份來自大陸,據美國海關的數據顯示,美國麥麩進口有一成三是來自大陸,隨後美國的傳媒開始將矛頭轉向中國。而在三月底,經美國食品及葯品管理局的官員調查後,宣布他們在來自中國江蘇徐州安營生物技術開發公司的麥麩中,發現含有“三聚氰胺”,它是一種化工產品,主要用作涂料、紙張抗皺處理等,這種化學品含有氮,氮可以提升產品中的蛋白含量,所以官員推測中毒事件可能與使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原料有關。

官員更指受污染的寵物食品原材料麥麩,懷疑大陸生產商在付運出口的時候,標籤上寫為「非食品產品」,以逃避中國出口機關檢查。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又指,受污染的麥麩並非由直接由出口商徐州安營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生產,有可能是徐州安營公司,分別向多達二十五家不同的供應商採購。所以管理局人員已於五月三日到大陸展開調查,以了解作為肥料及塑膠製造物質的化學品“三聚氰胺”,為何會被混入麥麩,再流入美國。

在過去一個月,中國出口食品的安全性遭到質疑,負責調查寵物食品受污染的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最初對事件低調處理,其後才承諾進行調查,並於五月八號在網頁發表聲明,指江蘇徐州安營生物技術開發公司和山東濱州富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曾出口含有“三聚氰胺”的寵物食品原料,聲明又指,這兩間企業因部份出口的小麥蛋白粉及大米蛋白粉中的蛋白含量不能達到合同的要求,違規添加了“三聚氰胺”。

本台曾經致電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查問調查進展,新聞辦一名值班人員表示,有關工作仍然在進行,要求記者將問題傳真待安排負責人解答,但至截稿前都未有回覆。

據官方新華社報導,大陸警方已分別立案調查,並已拘捕兩家涉案企業的有負責人,暫時未有任何罪名,但兩間工廠已經被勒令停產,質檢局亦採取緊急措施,要求各地檢驗檢疫機構,加強對所有植物源性蛋白等相關的出口生產企業檢查,至今已從北京、天津、吉林、山東、河北、浙江、江蘇、福建及寧夏等地的一百七十三家出口企業,抽取了近四百個樣本進檢測,都未有發現其他出口企業生產的類似產品,含有“三聚氰胺”的情況。

質檢總局仲緊急部署了有關食品的全國質量監督專項抽查,抽查包括奶粉、嬰幼兒米粉、香腸、麵包、饅頭、麵條及即食麵等十二項達八百個批次的食品,都未檢驗出含《三聚氰胺》,現時質檢總局仍然繼續進行相關的監督抽查工作。

大陸當局最初否認在狗糧中的“三聚氰胺”,能令動物死亡,但五月中大陸當局就在市場上列明禁用“三聚氰胺”,出口亦被禁止,不禁令人聯想到與寵物中毒事件有關。

本台致電江蘇徐州安營生物技術開發公司查詢,負責人毛立軍及部門經理張春梅的手機,均已停機,而公司的辦公室電話就一直沒有人接聽。

而山東濱州富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田豐的手機已被關上,於網頁上登出的多個公司電話,亦已被切線,所以無法找到負責人查問。

針對上述情況,國家質檢總局立即組織開展調查。調查結果表明,上述兩家企業因其部分出口的小麥蛋白粉和大米蛋白粉中蛋白含量不能達到合同的要求,違規添加了三聚氰胺,產品以非法檢商品名義報關出口,逃避檢驗檢疫機構的核對和監管。

事實上,美國發生大規模寵物中毒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去年五月,美國有七十多隻狗因食用鉆石牌寵物糧死亡,該寵物糧製造廠商位於加州。今次的寵物中毒事件,盡管沒有對上一次死亡慘重,就已被美國媒體稱為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寵物中毒事件之一”

導致大批寵物死亡的原兇三聚氰胺,它本身是一種重要的氮染環有機化工原料,廣泛用於木材加工、塑料、涂料、造紙、紡織、皮革、電氣及醫葯等行業,目前是重要的尿素後加工產品,另外,三聚氰胺還可以作為阻燃劑、減水劑、甲醛清潔劑等,香港城市大學生化系副教授張漢揚指,有段好短的時期,三聚氰胺還用來化替蛋白質,增添於食物內。

張漢揚教授又說,現時美國食物及葯品管理局人員,都未能確實寵物的死亡,與三聚氰胺的關係,但他估計在生產食物的過程中,食物受到環境污染會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至於三聚氰胺所含的氮,是否確實可以提升產品中的蛋白含量,香港營養師協會前會長鍾素珊指,至今仍未有確實的醫學根據。

計三月以來,中國出口的小麥蛋白飼料毒死美國八千多隻貓狗寵物後,五月初,中國有毒糖漿導致中美洲巴拿馬一百多人死亡,五月中,美國食品和葯品管理局宣布,將開始檢驗從中國進口的牙膏,指有發現中國製造的某些牌子的牙膏中,使用了有毒化學物質二甘醇,這些有毒牙膏出口到巴拿巴、多明尼加、澳大利亞等國家,目前,巴拿馬及多明尼加等政府已緊急下令,將來自中國的兩個品牌牙膏全部下架,其中多明尼加衛生人員,更在全國各地商店搜出這兩個牌字的牙膏,多達一萬多支。

二甘醇是防凍劑的主要成分,呈糖漿狀且具有甜味,人類服用後會引發腎哀竭,中樞神經系統失常,癱瘓程度擴增,導致呼吸困難,而多數中毒的人最後都會死亡。

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教授指,美國媒體如此大力度渲染有毒成分來自中國的消息,與中美兩國貿易摩擦近來不斷升溫有關。

宋立功又說,去年九月中國在日本入口化妝品資生堂中,發現重金屬超出標準,禁止日本進口,而日本方面亦指中國進口的化肥含違禁物質而禁賣,可見中國當局在處理貿易逆差時手法十分成熟,睇準美國不會輕易放棄中國龐大的市場價值,更懂得見招拆招。

宋立功指,美國始終還要依靠中國作多方面的配合,不論是軍事上、政治上,甚至金融方面,尤其是開放証卷市場的問題,所以大規模的貿易禁運戰未必會立即發生,但雙方在貿易上不斷出現爭議及摩擦就難以避免。

無論如何,這一系列來自中國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已經給全世界拉響了警報,據《紐約時報》指出,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大陸已經將國內聲名狼藉的食品問題,像產品一樣出口到海外,引起國際社會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