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大陸醫療改革失敗--夏宇

Injuction2002_200.jpg
中國的醫院中護士在準備輸液。(法新社)

中國官方最近首次承認醫療改革失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世界衛生組織,近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基本不成功”。醫療衛生體制出現商業化、市場化傾向是完全錯誤的,違背醫療衛生事業基本規律。城鎮醫療保險制度本身存在明顯缺陷,前景不容樂觀。醫改不成功的話題,成了廣州市民街談巷議的熱點。

官方的這份報告指出,醫療衛生服務出現兩極分化,公平性大大降低。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對成員國衛生籌資與分配公平性評估排隊,中國在191個成員國中,排倒數第四位。有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近五成人有病沒錢看醫生、三成人患重病沒錢住院。

報告指出,在城鎮地區,醫療保障覆蓋約一億人,不足城市從業人員總數的一半;在農村,只覆蓋全部人口一成左右。城市醫療保障只涵蓋就業人員,少年兒童、非就業人口及農民工都被排斥在外。農村醫療保險自願參加,事實上,只有富裕群體才能參加,而貧困農村農民卻因缺乏繳費能力,無法參加。有人稱,現在的醫療保障是“富人俱樂部”。

年過七旬的胡女士,是廣州一家大型國企的退休職工,她對弱勢社群就醫難深有體會,她感嘆現在是“死得起病不起”,一般小病也不會上醫院。她說:“我覺得醫療改革不成功,現在醫保每人每月108元,不夠看一次病,而公費醫療每次看病只能開一次幾十元的報銷單。所以,很多人每月都要自費買藥,特別是老人。醫藥費貴得驚人,一盒降壓藥30元七粒,打吊針一次兩三百元,看一次普通感冒病,要花幾十元,住一次院兩三天就要花成千上萬元。現在不少人工資低,醫藥費又貴,真是死得起病唔起。”

醫療改革之後,實行醫保卡制度,但在一些地方,醫保卡的管理有問題,沒病的人有卡,可以亂用,有病的人卻享受不到。例如,許多藥店和一些醫院,什麼事都可以用醫保卡結帳,叫醫生開什麼藥都可以。但是,有些倒閉企業的員工,需要醫療保障卻享受不到醫保。這些都是漏洞。

1990年代初,前總理李鵬主政時推動醫療系統市場化改革。由於優勝劣汰,導致大醫院技術水平、設備愈來愈好,而農村鄉鎮醫院卻逐步萎縮,甚至無法生存。政府衛生投資也愈來愈集中在大醫院,目前,全國八成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三成又集中在大醫院。所以,大家有病去大醫院,農村人有病到城市醫院。結果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

衛生部負責人透露,全國縣以下公共衛生機構僅30%維持正常運作,30%正處在瓦解邊緣,還有30%已癱瘓。據衛生部統計,2000年農村衛生費用佔全國衛生費用約23%,城鎮衛生費用佔75%,就是說,佔全國人口三分之二的農村居民的醫療費用,不到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

因此,農村醫療衛生狀況急劇惡化,在恢復傳統合作醫療制度努力普遍失敗的情況下,一旦發生疫情,毫無抗禦能力的老百姓就無辜賠上性命。2002年底至2003年春天的沙士爆發、最近四川人類感染豬鏈球菌疫情蔓延,暴露了公共衛生危機以及醫療體制存在的弊端,已經充分顯示出問題的嚴重性。

報告指出,醫療費用增長過快,主因是藥品濫用及藥品價格失控。由於醫院推行分配制度、承包責任制等改革措施,醫生個人收入與醫療服務收入掛?,形成醫生“開大處方、多做檢查”, “醫藥合謀”向患者出售藥品牟利,令病者花很多冤枉錢。 曹先生是一名離休幹部,在醫療改革之後,離休幹部仍享受看病百分之百報銷的待遇,但他看到很多社會現象仍岔岔不平,他並不贊成現在的醫療改革,很懷念過去的公費醫療的時代

曹先生說:“我認為過去的公費醫療最好,公費醫療實行了幾十年,該治病就治,沒病就不要進醫院。我們年青時,十幾年都沒進過醫院,現在老了卻要付出很多錢去看病,人總要老的,這不公平。現在關鍵不是公費醫療的問題,而是亂看病.問題出在醫院,看一個小病,又要驗血,又要透視,又開補藥,亂七八糟的藥,要花多很多錢,改革倒要整治這些現象,杜絕亂收費。”

中國的醫療改革,未?到提高防病治病水平的目的。以前的醫療保障體制儘管有問題,但本質上是要給老百姓可靠的醫療保障。而醫改把這種保障性質變化了,變成為了錢治病。對比改革前後,之前是以人為前提,之後是以錢為前提。所以,老百姓怨氣連天。

現在的醫療改革,是政府把自身責任與義務轉嫁給廣大老百姓,醫院經營和管理的費用從政府轉嫁到社會醫療保險,而醫保制度漏洞又很多。因此,醫療制度不能產業化,國家從稅收中收了人民看病的錢,為什麼還要人民自己花錢去看病?搞醫療產業化,不僅謀財而且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