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反日示威看中日关系--姬励思报导
2005.04.13
中国国内近日发生连串大规模反日示威浪潮,抗议日本政府篡改历史、侵占钓鱼台列岛及申请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示威人士群情汹涌,往往有激烈的行为,如焚烧日本国旗,向日本大使馆及日本百货商店掷石,及破坏日本商品广告牌等。日本政府对连串事件感到极端遗憾,要求中方就使馆受破坏道歉及作出赔偿。

两国的领导人亦开腔评论事件,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访问印度期间,呼吁日本以史为鉴,深入反省。他说,日本在上世纪发动的侵略战争,不单为中国、亚洲、亦为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最近中国及其它亚洲国家爆发反对日本谋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活动,说明亚洲人民的强烈反响,应该引起日本深入反省。
但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随即回应,说有关讲法错误。他并不认为,日方处理历史的手法挑起中国反日示威。他重申,中国有责任确保在华日本企业及公民的安全。日本产业相中川昭一更形容中国是“可怖的国家”,又指反日示威对在华投资的日本公司造成冲击。
虽然没有证据显示中国的反日示威是政府策划,但普遍相信,至少是政府默许的,藉此遏止日本的战略崛起。不过,政府虽然默许群众的反日游行,但却严厉禁止国内媒体报导有关的新闻。一名广州居民就表示,对反日游行毫不知情,电视台及报章都没有报导有关的新闻。
有评论认为,政府的做法反映他们意识到民族主义、群众运动是一把双刃利剑,既可被作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手段; 但亦可以发展至一发不可收拾,因而引发其它的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矛盾和诉求。
这种种的抗议行为,无疑令中日两国关系转趋紧张。而两国关系紧张最直接受害的自然是在日本的华人,及在中国的日本人。一名移居日本多年的香港人表示,当地的新闻报导剪辑了多个示威人士,向日本商铺、使馆及大使官邸,掟掷石块,杂物及水樽,和击毁使馆玻璃等片段,令日本民众感到不满及不安。她作为居日华人,虽然目前仍未有被敌视或遇到粗暴的对待,但中日关系若持续紧张,甚或继续恶化,她亦会感到尴尬及不安,甚至会令她取消八月回港探亲的计划。
另一方面,她的一位即将被派往深圳工作的日本学生,由于近日的反日示威,感到生命安全受威胁。
驻华的日本机构受袭的风波仍未平息,中国驻日机构亦受到枪击及恐吓。中国银行在日本横滨分行所在的大厦,玻璃大门日前被人用汽枪击中,四扇玻璃门上出现九条裂痕,日本警方在门上发现十多枚金属粒,相信是气枪造成。中国驻日大使馆形容今次是一宗枪击事件,同时也是恐怖主义举动。另外,中国驻大阪领事馆周二亦收到一封内藏子弹的恐吓信件。日本警方说,威胁信以日文书写,警告中国内地如果继续有反日示威,将会伤害中国侨民。
中国的反日浪潮得以在半月内蔓延全国,互联网成为最佳串联工具。从最先的网上反日签名,到后来各地签名活动,以至多个城市爆发的激烈游行活动,都是网民事先在网上组织、呼吁的。有报导更指,反日浪潮第二波正在?酿另一次全国反日大风暴,很可能在下月的五四青年节爆发。
与此同时,那一边厢也不甘示弱。日本政府周三起会审批民间企业,在同中国有主权纠纷的东海,钻探天然气。东京政府过往多次指中国在东海的钻探活动,越过日本专属经济区范围,较早前要求中国停止在东海钻探天然气,并公布钻探计划的资料,否则会向日本民间批出钻探权。
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警告日本政府勿批准民间企业,到东海与中国有主权争议的海域,勘探能源,如果日方批准民间勘探,将令事态出现根本性转变。
有评论指出,中国近年分别在经济、国际政坛、军事等领域崛起,与日本在亚洲争雄。如此看来,中日关系的紧张状态不但没有缓和的迹象,反而有趋向恶化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