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香港民間胡耀邦紀念座談會


2005.11.21

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十六年,中共首次為這位在黨內引起過爭議的人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紀念座談會。在香港,多位熟悉中國國情的人物,包括支聯會主席司徒華、時事評論員黃毓民,《開放》雜誌總編輯金鐘,以及支聯會常委蔡耀昌,亦在香港繁華的旺角街頭,為胡耀邦舉行民間紀念座談會,論盡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

在胡耀邦90冥誕之前兩天,即是本月18日,中共首次正式為這位被迫下台的前總書記舉行紀念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高規格的紀念座談會,九名中共政治局常委中,有三人出席,包括溫家寶、曾慶紅和吳官正。

曾慶紅在座談會上發表講話,讚揚胡耀邦是“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我軍傑出的政治工作者,長期擔任黨的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此外,曾慶紅又讚揚胡耀邦品德高尚,顧全大局,而對於當年胡耀邦被迫下台的原因,則隻字未提。

胡耀邦的一生,除了中共給予的這些評價之外,中國人自己又怎樣看待這位前總書記呢?多位熟悉中國國情的專家,在胡耀邦11月20日90歲誕辰的日子,在香港熱鬧的旺角街頭聚眾座談,從民間的角度,大談胡耀邦這樣一個人物。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認為,以胡耀邦的功績,最終落得鬱鬱而終,可說是中共的一個悲劇人物。

司徒華說:“胡耀邦除了與趙紫陽推動經濟上的改革開放之外,他亦同情、支持,及有意推動政制改革,可說是異化的中共黨員,可惜沒有異化到底,結果被拉下台,鬱鬱而終。”

時事評論員黃毓民更形容,胡耀邦是中共建政以來,出了許多悲劇人物中,其中最可悲的一個。

黃毓民說:“中共建政50多年來,他是相對少見在人格道德上較高尚;是中共領導人中,極少數得到很高民望,得到人民擁戴的領導人,而胡耀邦亦是中共建政以來,出了許多悲劇人物中,其中最可悲的人物。”

論者認為胡耀邦可悲,是因為他在掌政期間,曾經作出過許多重大貢獻,單是在文革之後為300萬人平反冤假錯案,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功績。

《開放》雜誌總編輯金鐘指出,文化大革命之後,胡耀邦獲鄧小平提拔復出,出任中央組織部部長一職,第一項獲得中共黨內外都認同的工作,就是平反冤假錯案,為300萬人平反,當中包括彭德懷和劉少奇等人。

金鐘說:“胡耀邦上台後,把右派、彭德懷案子、劉少奇的案子全部都推翻了。因此,至少有300萬被搞得家破人亡,在毛澤東時代受到殘酷迫害的黨內外知識分子和高級幹部的平反,是他主持的工作。”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華國鋒接任總書記和總理一職,提出“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結果,鄧小平和胡耀邦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辯論,將“兩個凡是”的路線扭轉過來,實質上亦是否定了毛澤東路線。金鐘指出,大膽批判“凡是派”,是胡耀邦在七十年代尾、八十年代初的另一大功勞。

在社會方面,胡耀邦亦有受推崇的地方。支聯會常委蔡耀昌讚揚胡耀邦致力農村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亦重視知識分子,推廣科學及教育。蔡耀昌回憶說,八十年代胡耀邦主政年代,當時中國大陸開放的社會氣氛,他至今難忘。

蔡耀昌說:“在八十年代,我仍是大學生時,深深感受到當時香港與內地社會較開放的氣氛,包括知識界的討論很開放,很多外國思潮,國內都有翻譯印製成書。當時知識的流通,在中國內地很廣泛,我自己很多時亦到內地買書。而自六四之後,過去的16年,仍然未回到那個年代的模樣。”

另一名講者黃毓民亦認為,在胡耀邦主政期間,是中國最有希望的一段時間,亦是最有機會自我完善的時間。

黃毓民說:“胡耀邦掌權到死的一段時間,即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這段時間是幾頭馬車,不是獨裁統治,是寡頭獨裁統治,胡耀邦繼華國鋒做黨主席,之後取消了黨主席,變成黨總書記,趙紫陽做總理,雖然仍有個太上皇鄧小平‘一言而為天下法’,但他手下這兩員大將,都有相對開明及改革思想。他們一個掌握黨,一個掌握政府,這是中國最有希望的時候。”

不過,可惜到最後,胡耀邦和趙紫陽這兩員改革大將都先後被迫下台。胡耀邦在落台之後兩年病逝;趙紫陽在六四事件後一直被軟禁,直至今年年初亦病逝北京。

其實,胡耀邦掌政期間,黨內保守派一直都不滿意他,擔心江山變色,以中共元老陳雲為首的保守派一直批判胡耀邦,初時胡耀邦獲得鄧小平力保,但後來中國大陸爆發學潮,並且席捲到上海及首都北京,胡耀邦終於因為被指反資產階段自由化不力,被迫辭去總書記的職務。兩年之後,即是1989年,胡耀邦病逝,觸發北京及全國各地發生更大規模的學潮,最終導致了“六四事件”的發生。

黃毓民說,他記得當年群眾悼念胡耀邦,出現過一對震憾人心的輓聯。

黃毓民說:“‘功比錯,錯比功,功比錯大;死比生,生比死,死比生好’這是一種悲哀,一種控訴,死的好過在生。”

胡耀邦逝世至今16年,一直至力爭取平反六四的司徒華認為,今後應該將胡耀邦和趙紫陽的紀念活動,與平反六四緊密結合起來。

司徒華說:“16年多前,胡耀邦的逝世觸發八九民運,引致六四事件,八九民運反映人民心目中的胡耀邦,所以紀念胡耀邦,最重要就是要平反六四,繼承八九民運反貪污、爭民主的精神。”

胡耀邦逝世至今16年,中共在胡錦濤掌政之下,決定在今年為胡耀邦舉行紀念活動。消息傳出後,引起諸多揣測,有指中共是希望藉此向國際展示開明形象。

不過,消息指,由於中共黨內有異議,紀念活動的規模被迫縮小,人民大會堂的紀念座談會,由原本計劃邀請1,200人,減少至只有300人,多名與胡耀邦關係密切的自由派知識分子被拒諸門外,胡耀邦的遺孀李昭也沒有出席紀念座談會。在胡耀邦出生地湖南及江西共青城的紀念活動,亦要低調地舉行活動。

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紀念座談會上,曾慶紅發表的講話,用詞與1989年4月22日胡耀邦追悼大會上,趙紫陽發表的悼辭沒有分別,顯示中共對胡耀邦和趙紫陽時期的改革方向,是有一定程度的肯定。但要將此事與平反六四相提並論,則似乎仍有一段距離。--吳家文報導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