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找工好難!(上)-- 何山

Job032005_150.jpg
2005年3月4日法新社圖片--成千上萬的求職者涌入西安一處勞務市場。

近期大陸怪事多多﹐在遼寧,碩士都要被逼下崗,要“勞動”到總理溫家寶作出批示,才可以復職;在深圳,一個為專上學歷人士而設的招聘會,老闆竟發“失業財”,臨時將入場門票由5元提至50元,觸發3000多名求職者騷動,他們還堵塞深南大道遊行抗議。大陸的求職前景有多難呢?聽下何山的報導。

碩士生都要下崗?沒錯,珍珠都沒有這樣“真”。他的名叫曹再學,遼寧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2003年進入阜新市國土資源局,從事採礦技術研發。不過,工作不到半年,單位迫使他下崗。於是這名碩士生寫信給國務院,投訴到省長、總理。消息說下崗是由於他為人老實,不熟悉“人事規則”,不理會領導“誰進國土資源局都得給三、五萬元”之類的暗示,所以他被錄用不到半年就被單位辭退。直至最近,經過總理溫家寶批示他才得以復職。

“使錢才有好工作”,這在大陸民間深信不宜,不少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都深信,要分配到國有企業、國家機關,不花點錢不行。總理溫家寶要幫碩士曹再學找工作這一事件,正好說明多年來大陸各地的人事錄用,有臺底交易的規則。只不過是以往,只是沒人這麼“蠢”,連三、五萬都不給;也沒有人這麼斗膽,敢投訴到省長、總理;也沒有像今天的總理,連一個碩士生的販碗,都會批示一番。

現在大陸找工作有多難,請聽一位求職近一年,仍未找不到工作的郭先生的心聲:“他們都是有活幹的,住集體宿舍,在工廠裡跟他們同住。五湖四海都有,衛生環境肯定差。兩個星期?不要說兩個月都找不到工作。我們學歷又不高,現在學校擴大招生,讀大學有錢就可以了。不是讀書行就可以念書,沒錢念不了。現在有錢連清華大學都可以念,現在多大學生。”

郭先生是一名26歲的高中生。他說,從家鄉闖到深圳,眼見過很多沒有工作經驗的高中生,社會給他們的機會並不多。

記者:“你覺得下來走南闖北,似乎並沒有給你們機會?”

郭先生:“高中生似乎就沒有機會了,這裡招工最低程度都要高中生,加上工作經驗,我是沒有工作經驗的。”

記者:“郭先生你貴庚?”

郭先生:“26歲,絕對是沒有機會的,大專的也不敢保。現在大學年年擴招,分數又降低,現在普及大學教育。”

記者:“有沒有去勞務市場、招工會試試?”

郭先生:“我被人騙過錢了。在(深圳)寶安區,當初說交一百塊,可以幫你介紹一份工,不做的話,可以介紹另一份。之後,我交了一百塊,她介紹了一份工。”

不過大陸的勞務市長場劣跡斑斑,郭先生說,介紹費一百塊是給了,工是介紹了,但卻是“貨不對辦”。

記者問:“甚麼工?”

郭先生:“電腦網吧,幫人家收錢的,一個月有六百塊,包吃住。但到了那裡,是三百五十塊,包吃住,與講的不同。三百五十塊,一天做十二個小時,還要超時,回到人才市場問,他們不認,說現在是你不要這份工,他們反口了。當時還叫來一個男的經理恐嚇我,他叼著一根煙,後來都算了,我出遠門找工作,免得得罪人,那經理看來像黑社會。”

其實,在勞務市場被人“黑”,郭生並非孤立的個案,勢單力薄的只有忍氣吞聲。不過,幾千人集體被“黑”,可會闖出禍來。3月19號深圳高交會舉行的三場大型人才招聘會,就闖出了亂子。當時,來自各地的求職者有超過1000人無法進場,他們在會場前高呼“退票退錢、騙子”。又見及一些招聘公司午後紛紛離場,眾人開始憤怒、集體鼓譟,更有人領頭唱起《義勇軍進行曲》和《團結就是力量》等革命歌曲,並走上深南大道,造成車輛大排長龍。警方接報後,則是出動了兩百多名警察和保安,警民還發生肢體衝突。

而據愛國報章香港《大公報》的報導,深圳官員認為事件罕見,因為過去只有一般民工採用這種方式爭取工資或維護自己的權益;而這次示威的群眾,全都是大中專以上學生。報導說,當天吸引了5萬名求職者到場,許多是來自西安、重慶等偏遠城市。而招聘會舉行前,主辦單位曾向多個媒體發布了免費進場的消息。但主辦單位見求職者眾多,臨時提出必須購票入場,門票價格更從原先的五元人民幣一直漲到十元、二十元,甚至五十元。但由於人數太多,不少購了票的參加者連會場也未曾踏進便被迫離開;進了場的求職者也感覺招聘公司連起碼的問題都沒有問,有被騙的感覺。

過往,堵路只有民工;現在,為了一份工,大專生都出來起鬨。為甚麼呢?

大陸的大專生“人滿為患”、給大專生的工作“僧多粥少”,其實已經是自2000年以來通街都見的現象: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有115萬,2002年有145萬,2003年達到212萬,04年大學畢業就有280萬,預計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338萬人。也就是說,2005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是4年前的一倍之多。估計今年至少有80萬名高校畢業生“一畢業、即失業”。

今年春節後過,廣州舉行了首場招聘會,其間有35%的被訪畢業生表示,因為缺少實際工作經驗好難找到工作。至於出國留學歸來的,回到大陸發展,也不見得很“風光”。過往的“海歸”現在被講成是“海帶”。(普通話“海帶”與“海待”同音)。

大陸青年與中年的待業、失業、轉業、無業問題,下星期一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