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花筒﹕王金雲和他的“陽光下之家”
2006.05.22
一名因觸犯刑法曾在監獄服刑的大學生王金雲,出獄後致力為釋囚服務,協助他們重投社會。這位甘願獻出一切協助釋囚的北斗星為維持《釋囚之家》的運作﹐本月初在深圳公開表示要“拍賣自已”。
王金雲說﹕我覺得那一天的陽光是很溫暖的,而且是有味道的,同時走出監獄的那刻,人沒有比自由更珍貴。
現年28歲,出生於湖南省黃岡市一個偏遠小山村的王金雲,大學畢業後在深圳航空公司找到了不錯的工作。8個月後開設了自己的公司,不到半年的時間,他的公司擴張到深圳4個區。可是,2001年王金雲因出售入境證件被深圳羅湖區人民法院判處兩年的有期徒刑。
2003年出獄後,王金雲不再回避自己失足的經歷,自費創辦了深圳首家幫助失足者的個人網站,並開通了深圳首個幫助失足者的熱線電話。2005年註冊成立“深圳市陽光下之家文化發展中心”,專門為釋囚提供心理輔導、職業指導及個人創業機會等幫助。與此同時,王金雲跟像自己有這樣經歷的人講自己的故事,也開始在社會上公開自己個人的經歷和感受。2005年12月,王金雲入選中國十大法制新聞人物,及深圳十大最具愛心人物。
王金雲表示,他創立“陽光下之家”的目的,是希望能幫助釋囚重新投入到社會上,讓他們和其他員工一起工作,融入生活中。
本月初,王金雲在深圳鬧市高舉著“拍賣自己”的牌子,喊著︰“28萬元起,賣掉自己!”。他解釋,並非要賣掉自己,而是拍賣他出版的一本自傳式小說“走出高牆”。他之所以這寫,是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
靠打工獨立支持釋囚機構“深圳陽光下之家”運作的王金雲,到目前為止已花掉近10萬元打工賺來的錢。近來他的工作遇上困難,工作的機構面臨倒閉的危機,而且他也已經2個月沒有領工資。機構每個月約5千元的經營費用,一下子變得吃力。於是通過拍賣自己的作品來解燃眉之急。可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對他的“拍賣”表示有興趣。
王金雲補充,出獄後仍對自己充滿自信,只因覺得自己受過高等教育,相信很快會投入社會中。怎料一連換了5份工,最長的不過20天。他說,有次到人才市場投簡歷時,一共投了二十一份,但回覆而且給他面試的只有兩家,但對方問的是問坐牢好不好玩,和殺人犯、強姦犯關在一起怕不怕之類的問題,王金雲感到十分尷尬,於是只好離開。
最後經朋友的幫忙下,王金雲才能找到工作。那時候他希望能夠幫助像他一樣的釋囚,於是拿錢出來辦起了“陽光下之家”。即使現在“陽光下之家”經營上出現困難,但他仍會堅持下去。
目前,“陽光下之家”已經幫助了74名釋囚找到工作,而所接觸的釋囚當中,什麼類型都有﹐如民工、上大學的學生、同性戀者等。江西女子李小姐就是其中之一。
4年前,李小姐在深圳一所外貿公司當秘書的工作。那時正與上司交往的李小姐,沒想到當時上司也正與公司的另一位女同事交往,妒忌下打傷了那位女同事,最後以傷人罪被判入獄3年。
李小姐憶述刑滿出獄後仍抱著仇恨,終日想著如何去報復的心很強烈,丟掉了不錯的工作,家人不能諒解她入獄的事,因而她覺得這一輩子被毀掉,終日在仇恨中渡過。這時剛好看到有關“陽光下之家”的報導,於是打電話去嘗試找位聆聽者,抒發當時的鬱悶。結果與王金雲幾次的閒聊下,李小姐被他的誠意所打動,讓她放開昔日的仇恨,重新投入工作。
李小姐表示“陽光下之家”給予失足者一個平台,讓他們有重新融入社會的機會。但是,社會上很多人仍對釋囚存有偏見,她希望他們能多給次機會去接受他們。
另一名釋囚亞可,透過王金雲的幫助,已重新投入社會。他表示人會受金錢的引誘而做出一些非法的行為來,但只要知錯能改,就能走回正路。
近幾年,大陸各地先後出現了像“陽光下之家”性質的組織,例如︰廣州的林妙珍,8年來招收了45名釋囚在其開設的“碧美食餐廳”工作;汕頭的紀耀鴻,在1999年創辦了“鴻泰搬運隊”,先後有超過40名釋囚在這裡工作。這些組織分擔了政府和社會在協助釋囚工作上的向外延伸。中央綜合治理辦公室協調室主任季勤認為,這些組織機構的建立,有助監獄和社會之間搭起橋樑。(李寶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