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万花筒﹕英语热正浓--李宝雯报导
2006.05.03

中国现时有四分之一人口,即约三亿人在学习专业和非专业的英语,其中两亿人是在职或非在校人士。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中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全球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量。
在中山就读五年级,英语科成绩达八十多分的梁小朋友,一年前到私人补习社学习英语。她表示到补习社学习英语的原因是怕追赶不上英语课的教学进度。
据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上海出席一个教育研讨会时透露,2000年中国英语教学启动“一条龙”计划,将英语教学贯穿大中小学校,将英语科目的起始年下移至小学一至三年级。 据最新数字统计,目前中国在校大学生已有2300多万人,这些在校大学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外语学习群体。 在中山任私人补习的胡太表示,中国人的英文水平差,能熟练地跟外国人交流的人很少,也许是中国人怕丑的性格,以及政府在英语教学上投入不足有关。要使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能力提高,那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和家长的互相配合。
有人估算,现在中国的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花在学习英语的时间,小学为四分之一,中学为三分之一,大学为二分之一。加上现在无论是出国、工作等,都与英语有关。很多家长为了自己的子女能升上理想的小学、中学、大学,甚至是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得不要求自己的子女学好英语。除学校的教学外,还会送子女到补习社学习英语。梁太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山当护士的梁太,她的丈夫从事外贸生意。为了希望女儿能学会一口流利的英语,每星期都会送她到补习社学习英语。梁太认为学习英语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中国人学习英语,除了在外国能找到工作外,若回国工作,他们条件比没有学过英语的更为优胜。
另外,自中国加入世贸后,很多外国商人来中国做生意,语言不通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即使请来专业人材帮忙翻译,也不能确保会否翻译错误,所以希望女儿学好英语,长大后帮忙父亲打理生意。
不过,梁太认为现在中国人学习英语虽然已成为生活的一部份,但她不排除将来外国人会反过来学习普通话。
梁太补充,现在学校投入英语教学的资源还未足够,单是师资方面已成问题。以往的教师没有专业教授英语的认可资格,只凭一边听教材一边教学。但随著学习英语成为热潮,现在任教英语的教师必须通过专业考核才能教学。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维友表示,现在中国人的英语热正浓,学的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国家在投入的资源也更多,但相比较之下,各个地区的投入并不一致。他指出,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人口整体质素较高,学校的投入,以及教师的培训也相对较为重视。

张维友还指出,现在英语几乎成为世界语,很多经济交流都需要用英语来沟通。以致大陆很多机构部门或学校,都作出了硬性规定要求通过英语考试才能被录用,这样看来无疑提高了大家的英语能力,但过份形式上的教育逼得任何人都去学英语。令大家的焦点放在考分上,而不是语言能力上。也因传统思想的限制,要改变这个现象还需要一段颇漫长的时间。
虽然中国外语教学已渐趋普及,但“费时低效”问题依然存在。不少学生外语能力还停留在中低水准,同声传译和书面翻译的人材仍然缺乏。
尽管中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宣称,海外人士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3千万,但同一时间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正投入学习英语的洪流当中,并且把提升英语水平,视为体现中国人民学习能力的象征。
不少专家学者指出,中国外语教育和研究界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对外语人材的培训,同时引入国外语言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