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在中國大陸不時有民辦學院的學生示威。有的不滿校方濫收費用,有的不滿師資質素惡劣,有的則不滿畢業文憑上的學術資格,與原先招生時的聲稱不同,甚至資歷降級。
民辦學院在中國祇有七年歷史,在大陸稱為二級學院。二級學院分國有民辦和合資,其中以國有民辦佔大多數。國有民辦學院均與官辦大學掛勾,依賴官辦大學的師資和教學設備。
一直關注民辦教育的杭州網路作家徐彥說,由於中國人口多,但官辦學院不足,加上經濟發展迅速,所以國務院在九九年推出新政策,讓民間辦學。他說:“中國人口比較多,對大學生的需求也比較大,如果祇依靠國家辦的學校,就會出現很多人沒有機會讀大學。”
根據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資料,截至去年底,全國共有二百五十二所民辦高等院校,比官辦高等院校多二十幾所。
由於沒有往績,二級學院均以一級學院的名聲招攬學生,學生也基於這個原因選擇學校。瀋陽渤海學院一名學生表示,當年她就是看中學院與瀋陽師範大學掛?,才報考該校的。她說:“我們這個學院是第一年招生,我們是第一屆學生,我們都是慕著瀋陽師範大學的名而來的。開學初期老師和課程與瀋陽師範大學一樣。”
因為沒有辦學經驗,二級學院大多借用一級學院的師資,甚至校舍教學。而畢業文憑也是由一級學院發出。雖然是二級學院的畢業生,但同樣取得一級學院的畢業證書。很多學院於是以這個旗號招攬學生。
不過,二級學院的管理是獨立的,而且對大部分學生而言,二級學院僅屬次選,首選還是一級學院,高考成績好的學生均選擇一級學院。
為了識別一級學院和二級學院的畢業生,中國教育部於二零零三年頒布新規定,要求二級學院在畢業文憑上寫明二級學院名稱。換言之,於二零零三年及以後入學的學生,再不能拿取一級學院畢業文憑。
不過,問題卻出現了。
去年十二月,大連的東北大學東軟信息學院約三千名學生,因為不滿未能取得東北大學的畢業證書,大肆破壞校內設施。
本月中旬,河南鄭州昇達經貿管理學院幾千名學生,也因為未能取得鄭州大學的畢業文憑,連續多天罷課,並在校園內遊行和靜坐抗議。學生大規模破壞校園設施,學生宿舍、銀行和商店的玻璃門窗全部被砸碎。
在同一時候,杭州求是學院數百名學生,同樣因為畢業證書問題,連續多天在校園內抗議。學生更一度組織了五百人到浙江省信訪局門前請願,後來被政府派人送返校園。
發生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在新規定頒布後,校方仍然以一級學院畢業文憑作旗號招攬學生。
昇達學院的陳同學表示,她於零三年入學時,招收章程寫明昇達學院的畢業生將獲發鄭州大學的畢業證書,但到了今年六月,本屆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取得畢業證書後,才發覺證書己經不一樣,所以學生都非常激動。她說:“我們招生簡章現在還可以拿出來,他招我們和下一屆的都是說給我們鄭大畢業證書,還是這樣承諾的。”
她說,校方承認招生時已知道畢業證書會有改動,但竟解釋說招收章程印刷錯誤,顯然校方刻意欺騙學生。
昇達學院另一名學生說,鄭州大學在全國排名前五十名,很多學生都是為了鄭州大學的畢業證書才報考昇達學院的。他說:“昇達的每年一萬多,四年就要五萬,許多的學生都是為了畢業證來的,因為鄭大是在全國排名前五十名的重點學校,所以大家都希望能發到鄭大的畢業證。”
他說,目前在中國失業問題嚴重,就算是大學生也不容易找工作,所以學生均希望拿取一級學業畢業證書,增加競爭力。
渤海學院的學生表示,官辦學院每年學費祇是三千多元人民幣,但民辦學院一般要上萬元,而所以學生無論對教學質素、師資和管理均有一定期望。
一直關注民辦教育的杭州網路作家徐彥認為,很多民辦學院祇是為了招生而辦學,並非為了培育人才,所以採用欺騙方式宣傳。他說:“他們沒有真正把培養學生放在第一位,更多的是考慮到自己招攬資金的場所。”
徐彥說,民辦學院和公立學院一樣,均受教育部門監督,但在很多方面,包括財政報告等並非公開,學生以至公眾難以監督資金運作和管理。他說:“監督而言,理論上是與其他學校一樣。按正常規定,一些財政收入是要公開的,但公開祇是少部分。官方說這些學校都沒有盈利的,都是靠銀行貸款來支持,但在市場經濟的角度看,沒有盈利是不能辦下去的,因為很多都是企業資金。”
徐彥說,學生是無辜的,既然校方犯錯,就要承擔責任,校方應按照招收章程向學生發出一級學院畢業證書。他希望政府能介入,解決學生拿不得一級學院畢業證書的問題。(張麗明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