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花筒﹕建設新農村和新一番圈地潮--夏宇
2006.03.27
中國提出的“十一五”規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重大的歷史任務。就像其他中央政策一樣,這個口號很快得到各地方政府的回應。但是,從傳媒報道來看,一些情況卻令人憂慮。
“十一五”規劃關於建設新農村的五項內容和五個要求是,真正把中國農村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
各地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概念有不同的演繹,不免讓人覺得這是各取所需,重演“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各級政府有的是熱過了頭,例如,有的地方迅速召開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座談會,對農村房屋、燃料、自來水、沖廁水、公路等基礎設施,提出了非常高的標準建設的模式,並要求一步到位;有的地方干脆向農民印發建設小別墅的樣板,似乎只要農村的舊房子都變成兩層小樓,新農村建設也就大功告成了。
林先生是福建夏門附近一個村的村長,他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充滿期待。他說:建設新農村,過春節前上頭就有撥一些錢下來建公路。但這個政策是不是好,就看以後中央對農民還有甚麼具體的優惠政策。比如說建新學校和村容村貌等,及農民以後的生活安置問題。農村要發展,就關係到農民的切身利益。我們的要求是,只要對農民有好處就行了。
其實,新農村建設並非一個新口號,上世紀50年代,中國的新農村建設,清一色的村莊化,人民公社將農民財產收歸公有,搞“自留地”就是資本主義,受到批判,人民公社運動,最終帶給農民的是貧困。60年代,農業學大寨,改天換地,有的地方一律強行把農民房屋拆除,搬到所謂的“新農村”,設施不配套,最後也是流產告終。
現在,顯然又出現了這種苗頭。某些地方官員利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機會,大刮圈地風,這將給農村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網上有一篇文章,閱讀之下,令人触目驚心。這名作者寫道,他去年年底回到他曾經當農民的鄉村,聽說當地要搞土地整頓和改進,農民人心惶惶。春節大年初二回去時,發現夾在丘陵山地中的大片農田,已經全部被推平了,還有幾台大型推土機靠在路邊,顯然是準備節後繼續施工,丘陵地帶的林木勢將不保。作者詢問一些農民,了解到這項侵佔農民耕地的大工程,一直沒有徵求農民的意見。
第二天,這名作者來到一個知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樣板村”,來到一個“獼猴桃生產基地”。他看到的是,許多昔日茂密的山林都消失了,土地已經被推土機整頓和改進成為整齊劃一的“樣板田”,已經整頓和改進的土地將近萬畝;不但農民承包的土地已經全部被收歸集體,而且房屋也要限期拆遷。
這種大規模侵佔農用土地、濫伐山林的非法行為,雖然未必是普遍的現象,但也可以肯定絕不是個別情況。這從某個角度說明,在一些地方,一場新的“圈地運動”正在興起。
文章作者認為,這種以集體經營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旦形成風潮,那麼,對土地和山林的破壞,肯定將超過1958年大躍進的歷史災難!這個判斷並非言過其實。當年推動人們瘋狂投入大躍進的,是群眾的迷信和愚昧,官員們對政績的期待。而現在,農民完全沒有集中經營的要求,只是官方的片面作為。那些大小官員的所作所為,主要是受到快速致富的強烈誘惑。
所以,專家指出,新農村建設不能搞成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更不能一哄而上或搞“一刀切”。張女士是大陸一名跑農村新聞多年的記者,她說,建設新農村,要反對一切形式主義,一律不許舉新債。如果不顧實際,舉債搞政績工程,造成新的農民負擔,要對相關負責人追究責任。張女士說:目前,很多地方的農村背負沉重的債務,農村債務的形成高峰期主要來自於大辦鄉鎮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等幾個時期。一些本來銀行有存款的富裕村的負責人頭腦發熱,不顧自己村有無辦企業條件,紛紛購進工業設備,大辦企業,結果,一批村辦企業經營虧損,設備閑置,這些村大都背上了“子孫債”。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基礎設施建設要顧及農村的經濟承受能力和實際需求,切不可好大喜功,總想?花錢鋪新攤子。超標準建設,以避免馬路修寬了,債也增多了,把好事辦壞了,防止新農村建設使農民又背一身新債。
據資料顯示,至今全國仍有167個鄉、近5萬個村不通公路;一半的行政村沒有通自來水;60%以上的農戶還沒有用上衛生廁所;農業主灌區骨幹建築物的完好率不足40%;中低產田佔全國耕地面積的65%左右;佔全國總人口近60%的農村居民,僅享用了20%左右的醫療衛生資源;9成左右農民是無保障的自費醫療群體;農村中學生是城市中學生的4倍,而享受到的國家中學教育經費僅佔38%……這樣一個現狀,就決定了新農村建設必須從各地的具體情況出發,先做甚麼,後做甚麼,應征求廣大農民的意見。如果連溫飽都沒解決的地方,你要農民蓋別墅,顯然是荒唐的。因此,各地必須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能斷章取義。
一個不能不引人深思的事實是,隨著現代化的發展,中國的載人飛船上天,一些農民用上了手機,但糧食生產反而成了問題,還要大量依賴進口,農業的整體狀況還處於原始落後的狀態。“農民最苦、農村最窮、農業最落後”的情況沒有根本改變。農村問題已成社會矛盾激化的焦點。要解決這些深層次的問題,考驗北京領導人的政治智慧。
中國萬花筒
- 中國萬花筒﹕尚立富的農村教育考察行
- 中國萬花筒﹕中國的學術腐敗--李寶雯報導
- 中國萬花筒﹕深圳“撞車黨”--李寶雯
- 中國萬花筒﹕深圳二線關的撤與留--李寶雯
- 中國萬花筒﹕廣西民辦女中艱苦維持盡顯人情冷暖--李寶雯
- 中國萬花筒:網絡警察入屋記--何山
- 中國萬花筒﹕中國的冤假錯案
- 中國萬花筒:防盜網建完再拆,勞民傷財--何山
- 中國萬花筒:虛擬世界有平等、網上談心不談金--何山
- 中國萬花筒﹕在長城上的不文明行為屢禁不止--夏宇
- 中國萬花筒﹕中國性工作者的處境--黃濃
- 中國萬花筒﹕虐待動物--姬勵思
- 中國萬花筒﹕民工工資十年未漲,貧富懸殊加劇--夏宇
- 中國萬花筒﹕透視記者收紅包現象--夏宇
- 中國萬花筒﹕“韓流”對“漢風”--姬勵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