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万花筒﹕文革博物馆
2005.10.24
中国著名文学家巴金的丧礼,本周一下午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享年101岁的巴金,走过了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唯一未了的心愿就是在中国兴建一所文革博物馆。
曾经在文革期间饱受折磨的巴金,早在平反后的一九八六年,就提议兴建文革博物馆,令下一代牢记这场惨痛教训,“不让历史重演”。不过,文化大革命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禁区,中国官方从未对他这一建议表态。
巴金本月17日逝世之后的第三天,被视为内地最敢言的报纸《南方都市报》,在时事评论版刊登一封约五百字的读者来函,揭露文革时期一些地区鲜为人知的血腥批斗活动,并指兴建文革博物馆才是对巴金最好的纪念。
这篇读者来函还指摘中国官方隐瞒文革历史,巴金筹建文革博物馆的愿望落空,形容这不仅是巴金个人的遗憾,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遗憾。文章又提到:“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不让后人知道过去则是双重背叛”,暗批中国政府清洗集体记忆,背叛了民族历史。
其实,内地有不少人都有巴金这个构想,今年初,广东汕头市澄海区的塔山,就有由当地文革受害者筹建的文革博物馆揭幕;另外,江苏昆山的锦溪镇,年前已有一所细小的文革博物馆,陈列了一些文革期间的宣传品。而四川成都的地产商樊建川,以及深圳的退休干部刘宗秀,亦都有建立文革博物馆的计划。
现年七十三岁,曾任深圳市委宣传部正局级调研员的刘宗秀说,很多人都支持他以私人名义筹建立文革博物馆的计划,他认为在大陆展出文革的史料,有助国民反思自己国家的错误,避免同类悲剧再发生,有助推动政治和社会改革。他说﹕“这件事对推动政治改革,推动大陆政治上和社会上的发展都有好处,因为现在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
刘宗秀表示,数十年来一直搜集文革史料。他的收藏品,大多数是从各地的旧货摊买来。他筹建的文革博物馆,最大特色是展出大批有关文革,尤其是涉及四人帮首领江青的的实物,例如江青对样板剧团的批示,及一些被批斗人士的个人档案。他说﹕“原物实物很多,如个人命运,原始答案都在我手里。很多人的个人档案,挨整挨批挨弄,答案都在我这里。”
刘宗秀希望他筹建的文革博物馆可以在明年文革40周年正式开放。他说至今中国官方并无阻挠他的筹建计划,而最大的困难是筹措资金买地建馆,目前尚欠三百至四百万元人民币。 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文革史研究学者王友琴接受本台粤语组访问,认为刘宗秀的计划,有可能受到阻挠。她表示,自己数年前在互联网上开设一个名为“中国文革浩劫遇难者纪念园”的网站,但网站运作了17个月后被中国当局封杀,中国大部分地区都不能登入这个网站。但即使受到阻挠,民间仍要努争取,并应质询中共政府为何不敢面对犯下的严重错误。
王友琴说:“但是我觉得如有阻碍的话,我们也应该发出声音,问为什么不可以。巴金是受到尊重,有高社会地位的作家,他说了这样话已经快20年了,可是连纸上蓝图都没有。”
在一九六六年,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引起中国政局和社会持续十年动荡不安。有研究估计,期间不正常死亡的人数多达二百万以上。明年就是文化大革命40周年,中共政府会如何面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