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貨膨脹日趨嚴重﹐迫使市民爭相搶購便宜貨品﹐兩周前在深圳有市民因搶購便宜雞蛋造成三人受傷﹐上月在重慶一間超市﹐亦因為推出特價食用油促銷活動﹐市民爭搶,互相踩踏導致三死三十一傷。有學者預期,中國的通脹會持續一段時間及再上升。如果政府的壓抑通脹措施做得不好﹐可能對市場造成更大破壞。潘加晴報道。
中國大陸十一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上漲百分之六點九,漲幅再創今年新高,其中食品價格大漲百分之十八點二,連續第四個月物價漲幅超過百分之六。中國國家統計局預計,全年消費物價指數漲幅可能達到百分之四點七,創一九九六年以來年度最高物價漲幅。
在廣州荔灣區經商的香港商人李先生對本台表示,在今年初開始,國內通脹的上升幅度驚人,主要在食品,住房和衣服用品等方面,尤其是食品價格在過去幾個月來上漲超過兩成。他說,以前吃一碗粥只需三元多人民幣,現在就要四元多,一碟腸粉由原來的兩元半漲到四元,一家四口到餐館吃一頓飯亦最少要兩百多元。
李先生說,房地產價格和住房租金亦不斷上漲,去年當地房價為每平方米八千元,現在已漲到一萬五千元,住房租金漲幅也超過三成以上,一個兩房一廳有保安員的大廈單位,過去只需要二千多元租金,現在就要四千多元。
廣州市民潘小姐對百物騰貴亦感到非常無奈。她表示,從去年開始,食品和家庭日常用品的開支就不斷上漲,一斤豬肉由十二元升到十八元,一瓶石油氣由八十多元升到一百二十多元,加上人民幣值,市民更百上加斤。她表示,由於物格不斷上漲,廣州市政府都有補助計劃,幫助有需要的低收入家庭。而普通市民就因應個人的環境來調整消費。她笑言,如果豬肉貴,可改買雞肉,青菜貴就買芽菜。
本台曾致電廣東省物價局查詢有關政策和措施,一名高姓科長表示,有關部門目前正在進行相關工作,將於近日向外發佈,但拒絕透露詳情。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中國通脹問題有多方面原因,食品價格升幅比較大和明顯原因是中國經濟急速發展,國民生產和收入相應提高,在發展中國家被視為奢侈品的豬肉和牛肉等食品需求亦相應增加,但供應卻未有突然增加。加上人民幣未有因經濟成長而大幅升值,國際油價上漲又導致運輸費用成本增加,從而帶動消費價格整體水準明顯上漲。
莊太量認為,中國政府公佈的數據,低估通脹的情況。他預期,中國的通脹會持續一段時間,可能會升到雙位數字。政府要壓抑物價並不容易,需要相當多的資源,因為目前市場推動力非常大,當供應商看到物價持續上漲,可能會囤積居奇,政府可以干預市場控制價格,但要控制供應就不容易,因此,如果政府的壓抑通脹措施做得不好,可能對市場造成更大破壞。
莊太量表示,通脹問題是經濟增長發展的必然結果,只要適宜控制物價溫和上漲,不要造成貧富加劇,相信中國的經濟增長亦不會出現急劇放緩的趨勢。(潘加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