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万花筒﹕“超级女声”现象背后的启示(上)--姬励思


2005.08.31

由中国湖南卫视制作的歌唱比赛“超级女声”,节目自播出后反应出乎意料的好,不但造成一个热潮,总决赛当晚,据称全国有多达四亿人收看,超过了中央电视台收视年年冠的“春节联欢晚会”。

这个风靡中国观众的电视节目上周五在长沙落幕,但“超女”现象所引起激烈的讨论却持续。有评论认为,“超女”现象显示一个开放社会的胜利﹔更有分析把“超女”现象形容是“民主启蒙”。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符同学是“超女”迷之一,她说,初时只是抱著好奇的心情,但看过之后,就难以自制,一直要追看下去。她说节目吸引她之处在于紧凑,加上她亦有心仪的参赛者,希望知道她们能否进级。

虽然她是“超女”拥趸,但她却从未以短信投票,她认为这种行径较幼稚,只是少年人所为。

而北大经济系的江同学可算是“超女”的超级拥趸,她从二月节目播出以来,一直都有追看,她说喜欢“超女”是因为其它电视节目实在大沉闷,而“超女”的制作模式较似台港的电视节目。她更经常以短信投票给其支持者,不过,她所支持的超女只得第六名,她更因此而大哭一场。

这个类似美国的音乐真人秀American Idol(美国偶像),提出"想唱就唱"的理念和口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符同学认为,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的主题曲"想唱就唱"容易上口,观众一听就会唱; 此外,广泛的宣传,加上参赛者所选的歌曲都是一些受欢迎的流行歌曲亦是成功的因素。

一直关注这阵“超女”狂热的中国自由撰稿人刘晓波认为,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跟过去类似的节目不同之处是,参赛资格并无门槛的限制,不论年龄、相貌,不计学历、出身、专业等,只要是女性就可参加,正因为这种平民化的特征,全国报名参赛人数达15万,这15万人背后的家人、朋友正好形成一个支持“超女”的庞大群体。

刘晓波又说,这个支持“超女”的庞大群体同时制造另一个现像,就是狂热的“粉丝”不止是年轻一代,也有中年甚至老年“粉丝”,因为参赛者可能是某人的女儿或是孙女。

“粉丝”的疯狂行径,刘晓波有亲身的经验,他说,“超女五进三”决选的前两天,他在一个朋友生日的饭局上,遇到一个超女李宇春的粉丝,她问同桌的人喜欢那位超女,只要人家说喜欢另一个超女,她就会全力与之争辩﹔只要人家说喜欢李宇春,她就会请求对方现在就发短信表示支持。如果对方嫌麻烦或不知道发到哪儿,她就把对方手机拿过去亲自发。在几个小时的饭局中,她把大部分吃饭聊天的时间都用于发短信选票。

由电视观众通过手机短信直接选出胜利者,有评论形容这一种类貌似“民主”的举动为“民主启蒙”、“普选实习”; 但亦有人对此言论嗤之以鼻,指这只不过一种推动追求通俗文化以谋利的商业行为,下一节会详细探讨。

新增评论

请将评论填写在如下表格中。 评论必须符合自由亚洲电台的 《使用条款》并经管理员通过后方能显示。因此,评论将不会在您提交后即时出现。自由亚洲电台对网友评论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敬请各位尊重他人观点并严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