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花筒:騙,騙?騙!中國大陸的假鈔和其他!--何山


2005.08.29

2004年,大陸收繳的假人民幣超過11億元,7成的假鈔來自廣東。廣東的林先生對本台講:“前段時間,我收到一個不明不白的電話,我一打回去,他就說他老闆那有大量的假人民幣,有假錢,叫你加入,向你推銷。他說你發訊息過去,把地址姓名寄過去,他就把樣版寄過來。”

全國收繳的11.6億假人民幣當中,由公安機關發現了只有5.5億,其餘由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發現,有6.1億元。“後來我按照這個電話發了個訊息過去,過了一段時間,他真的是寄了一些假錢樣板過來。”

記者星期五(8月26日)致電同一個推銷假人幣的電話,但電話並沒有人接聽。

林先生說,當時對方的手機在一接通之後就斷線,留下一段電話錄音,內容如下:“一打通就掛了,他話有假人民幣,仿真率達90%以上,驗鈔機可以通過,有意合作的朋友發訊息到某某號碼連繫。”

2004年,大陸銀行收繳的假人民幣增長了45%,但公安機關破獲假鈔大案,即100萬元以上的只有28宗,破案的速度追不上犯案的速度。“我一看手機有一個未接電話,後來回覆過去,就聽到這些廣告內容。(介紹合作販賣鈔)”不過,過了一陣,介紹假鈔電話錄音就改了。林先生對本台說:“現在打過去,他的內容又改變了,剛剛我打過去,是說手機號碼中獎了。”

林先生說,在收到寄來的五元假鈔票樣本之後,他沒有再進一步行動了,知到是一個圈套,但應該有不少人為之心動,回電幕後的老闆。“應該會回覆這些訊息,可能會與他聯盟,把一定數額的匯款匯過去,購買這些假鈔票。”記者於是問,假人幣樣本的手感怎樣呢?

林先生說:的確是假的,五元。 記者:假人民幣看上去怎樣呢?手感呢?

林先生:看上去與真的差不多,手感與真的差不多,就是細細地與真的對比一下,他的尺寸可能大了少少,大了零點幾毫米,以及印刷的油墨有部份不清晰,有點點雜的顏色,其它沒有區別。

記者:他的條件這樣?你收到這些假鈔,條件怎樣?如何合作? 林先生:他說合作是20塊給100塊,

記者於是再根據廣東林先生提供的電話,致電寄來假鈔的聯絡人,即老闆的電話,但同樣是沒人接聽。根據大陸商用的手機查地址服務,記者發現,推銷假鈔的電話卡歸屬地是北京,卡類型是移動全球通;致於老闆的電話則在福建的泉州登記。

廣東、潮汕一直是製造假人民幣的黑點。大陸官方的資料顯示,河南則是販運假人民幣的案件較多的省份。2004年大陸破獲的28宗100萬元以上的假鈔案,廣東有19宗。假人民幣在潮汕製造,經湖南、湖北、河南運向內陸,中部的河南則成了假鈔的的中轉站。去年,湖南、湖北、江西發現的假人民幣分別增長了150%、117%、166%,中國國務院將今年定為“反假貨幣工作年”。但情況有沒有改善呢?

通常,假幣的紙質會是較硬和平滑,無凹凸手感,國徽較模糊,只要仔細檢查可發現破綻。但是收到20塊可以換100塊的類似詐騙訊息,會不會心動呢?

記者:收到了這些假鈔,你會不會心動呢?

龍先生:現在大陸騙術的行當太多了,多得麻木了。為甚麼麻木呢?汽車上一串人用可樂裡面有人中獎,勾引乘客,不如果我們一起分的這些獎。但有其中一起是,沒人有上當,他們就硬來搶了,後來才給公安揭發出來。

大陸的假貨,不單世界出名,現在假鈔更殃及池魚,香港也受到波及。目前,香港整個銀行體系有超過130億元人民幣的存款,香港警方公布的數字證實,發現假人民幣數量正在急劇上升。

大陸的電話短訊老千更越洋至海外,馬來西亞和香港幾乎都有人“中招”。據報,有馬拉的華人就收到短訊,指“手機號碼抽獎遊戲中獲獎”,說贏得960萬美金,可與“林小姐”聯絡,並出示一個大陸聯絡號碼。大陸的老千表示,事主無法親自到中國領獎,可將獎金匯入事主銀行,但條件是要繳交980美金的手續費;而香港沙田的梁小姐也有同樣的遭遇,騙術候被海外的傳媒挫穿。

但在大陸,有民眾就沒有這樣幸運。中國銀聯卡廣州分行今年上半年就曾經發出警告,說客戶收到短訊,短信是“尊敬的某某銀行客戶您好,貴用戶取款卡剛在廣州百貨消費3980元成功,如有疑問請電xxx(電話號碼)查詢”。在溫州,新橋的李女士收到同類訊息後,就立即回電說明自己沒用信用卡消費購物,就此就被套取了信用卡號碼和密碼。大陸媒體報導,自今年7月來,溫州就連續發生6宗類似的短信詐騙,受害者損失60幾萬。

廣東的龍先生亦是老千短訊受害之一,他對本台說:“我自己平時都比較多上網,網友也比較多,有一次我收到一些朋友口吻的訊息,說好沒見,留了一個電話號碼。我自然回覆,問你是哪一個,原來慘了!是訂甚麼套餐的。”

大陸的手機騙術,可以講是五花八門,有恭喜中獎、匯錢取獎品、誘訂短信業務、更有回撥電話是語音收費,收費交友電話等等。詐騙短訊的苦主龍先生繼續說:“如果是換假鈔,是你貪心,或利用你貪的弱點謀你的財,但我這是被人騙;朋友之間當然要來往,但怎料是一些無良的電訊運營商,騙你手機卡上的錢。”

行內人分析,大陸的手機短訊詐騙,與官方間接鼓勵垃圾手機短信有關。在大陸,手機短信市場達200多億,單是來自垃圾短訊收入就有10億元。而大陸的電台、電視台,亦熱衷於短訊競猜,每條一元的短訊,積少成多。傳媒、短訊公司、電訊公司各自入帳,有省級的電視台播一集電視劇可以收到兩萬條短訊,一條短訊一元,一集額外獲利2萬元。

大陸有假煙、假酒、假奶粉、假雞旦、假牛仔褲、假衫、假毒品、假搖頭丸,甚至有假“偉哥”。現在有透過手機、短訊發放的“假”訊息,究竟“騙”、“假”又得到多少重視呢?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