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花筒﹕構建節約型社會要首先改變餐桌陋習 -- 夏宇
2005.07.22
中國人講究飲食烹飪,接風宴、婚宴、壽宴、各種名目的聚會,酒樓已成為富裕起來的許多人宣泄情感的場所。也正因為如此,餐飲業得到飛速的發展。但是,往往整桌精美的菜肴似乎只吃了不到一半,客人就「埋單」了,也沒要求「打包」。於是,飯桌上剩下的一切被迅速倒進了泔水桶。
這些慷慨的食客,不但止公款吃喝的幹部,就是花自己錢上酒樓的市民也是如此。同樣的事情,每天都發生在一些大小城市的酒樓。
在上海,市容環衛局廢棄物管理處的統計資料表明,上海餐飲業每天產生泔水垃圾1100多噸。這是濾去液體後的「凈重」,實際上,上海每天產生的餐飲垃圾超過2000噸。其中這樣被浪費掉的食物,保守估計也佔總量的一半。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今年1月至5月,中國餐飲業累計實現零售額3346.3億元,同比凈增507.2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17.9%。2004年,中國人均餐飲消費576元,上海市人均餐飲消費水平為全國人均水平的三倍,而餐飲市場發達的廣州市人均餐飲消費高達4143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七倍以上。而在西部一些貧困地區,一家人一年的收入也未必能達到這個數字。 陳先生是深圳一家餐館的老闆,據他的觀察,現在廣東人的餐桌文化已有所改變,很多人開始把食剩的菜肴「打包」,但來自北方的食客就比較豪氣,往往吃剩很多就倒掉,他對這種浪費現象感到痛心。他說: 陳先生:「我是深圳一家酒樓的老闆,在日常客人來請客吃飯中,經常看見一些人大吃大喝之後,大量吃剩的食物不打包就倒掉。我自已和不少員工都是苦出身,看到這些現象很看不慣,很痛心。希望大家能節儉些。」 2004年, 中國餐飲業消費總額超過7000億元人民幣,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總額的7%;而同期美國餐飲業消費總額3760億美元,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總額的3%,形成這種高比例原因很多,但浪費的情況不容忽視。 互聯網上的一個帖子耐人尋味,一位「美食家」津津樂道地介紹了他點菜的藝術,包括餐館的選擇、冷菜和熱菜的配合、葷素搭配、時令佳肴的選擇、營養、熱量等等,幾乎涉及方方面面,然而偏偏漏了一樣:點的菜就餐者是否吃得完。 這個帖子折射出很多人目前的餐飲消費心態:要吃得好,吃得精,吃得便宜,但不一定要吃得節約。「請客時不能讓客人把菜全吃光,否則沒面子」的心態十分普遍。 公款吃喝之風屢禁不止,也是造成餐桌浪費的重要原因。既然是公款付鈔,吃剩的倒了也不可惜。還有一種就是企業的公關請政府官員吃飯,既要吃得排場,又要吃得健康,往往是一擲千金、萬金。張先生是一個私人老闆,他認為,請官員吃飯是一個頭痛的問題,有時,吃一頓飯的花費,就等於老百姓的一年糧。他說: 李先生:「我們生意上搞公關請官員吃飯,如何吃得體面和健康,很難選擇。以前未限制吃野生動物時,就吃穿山甲及老虎肉等,現在又不合法。現在我自已就很重視一個高級藥材煲的一個湯。一餐飯至少一、兩千元,如連水靚酒及其他食物,一萬元結帳也很正常。這樣一餐飯就相當老百姓的一年收入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曾經是常被用於兒童啟蒙的詩句。可是現在,很多富裕起來的人已經忘卻了這首從小背熟的詩的精髓。 目前,中國政府提出「要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節儉、合理消費、適度消費的理念」。「節約型社會」這個話題,既是一項宏觀性的國家政策,又關係每個公民的基本生存方式;既關係國家與民族的終極性戰略,又與眼下的衣食住行休戚相關。勤儉節約舉手可為,小至燈油火腊,大至能源資源。 其實,節約的概念中國自古就有。但中國人愛面子,一些人好容易才甩掉貧困帽子,動輒吃喝玩樂大肆揮霍,借以顯示自己,滿足虛榮的面子。中國人愛面子。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一些人將鋪張浪費、揮霍無度當成維系個人面子的工具,節儉成了寒酸,甚至有傷大雅的「小氣鬼」。在東南亞一些國家,中餐宴席曾因浪費嚴重被禁止作為公務宴。一些先進國家領導人例如前德國總理科爾,曾在宴請來訪官員時,端起盤子舔吃剩菜而不考慮「有失大雅」。前韓國總統金泳三,曾以一碗清水面宴請內閣官員。這些都值得借鏡。 因此,要構建「節約型社會」,還需要人們從最基本的「吃」字做起。換言之,就是要從餐桌的節約做起。
中國萬花筒
- 中國萬花筒﹕高額投資風險大 出國留學熱降溫 -- 夏宇
- 中國萬花筒:主控律師教唆行賄,辯方律師庭內有人--何山
- 中國萬花筒:13歲學童留校其間猝死,校方延誤搶救無罪-- 何山
- 中國萬花筒:城市女性未婚先孕低齡化--夏宇
- 中國萬花筒:中央壓抑炒樓政策下月實行,樓價下跌一至三成--夏宇報導
- 中國萬花筒:貴族學校“爆鍋”--何山
- 中國萬花筒:大陸「紅色旅遊」中出現的問題--夏宇
- 官員燒香的背後包含著腐敗和危機--夏宇報導
- 中國萬花筒﹕文革後畢業的大學生開始進入領導層--夏宇報導
- 中國萬花筒﹕風水中共,中共風水 (下)-- 何山
- 中國萬花筒﹕風水中共,中共風水 (上)-- 何山
- 中國萬花筒﹕儒家思想悄然回歸--夏宇
- 中國萬花筒﹕中國成為製造垃圾電子郵件的大國--何山
- 中國萬花筒﹕“妞妞”事件的前後--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