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茶居(05/13/2005)

0:00 / 0:00

聽眾熱線節目精華

主題﹕連宋大陸行對中國大陸政治生態的衝擊

“連宋大陸行”已落下帷幕,聽眾熱線上的爭論卻未平息。

廣東李小姐來電,表示她聽了九鼎茶居播出的幾種意見後自己也認真思考一番,她認為,連宋之行給大陸政治生態帶來的沖擊力是正面的,這點僅從國內百姓發自內心的歡迎就可以看出來了,除了個別官方組織的“歡迎秀”,從電視上看到的畫面,民眾對連宋的歡迎基本上是自發的。李小姐說,連宋的“親民”姿態,對大陸老百姓很具親和力,這是民主社會政治家的基本素養,不是裝出來的,這和大陸的黨官相去甚遠。李小姐還認為,連宋以在野黨的身份依然擁有關注、介入和影響公共事務的權力,可以對大陸與台灣的政治、經濟與民眾利益建言立說和帶來具體的成果,這在大陸一黨專制的社會形態裡,是不可想象的,也是會引起國內百姓深思的。

主持人分析,連宋在北大、清華的兩篇演講文本各有側重,連戰代表中國國民黨宣示立場觀點,而國民黨在中國當代史裡是重要的一支主導力量,所以連的講話側重於對中國現代歷史走向的概括,這裡頭展示了國民黨從威權政治向民主政治過渡的心路歷程,這正是國民黨最大的功績;至於親民黨如宋所言,是在台灣土生土長的政黨,他的演講文本側重於“台灣意識”和“台灣經驗”。兩份文本,瑕瑜互見,但大體上能長短互補。他們給中國大陸帶來的信息,又怎能用“消極”和“負面”來一言以蔽之?

主持人最後講了一個花絮──在清華大學演講會向宋楚瑜提問的其中一位大學生,是當年新疆克拉瑪依一場火災的幸存者,當時是官方組織的活動,當地領導和數百名小學生一起看電影,禮堂突然起火,禮堂工作人員和校方均叫喊:“讓領導同志先走”,結果全部官員全身而退,沒有一個領導幹部留下指揮救火和疏導人群,最後罹難的小學生達幾百人。作為這場大劫難的一個幸存者,在向台灣政治家發問時,有沒有想過兩岸的價值觀有多麼巨大的差異?不改變大陸的制度與政治理念,又怎能找到兩岸“統一”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