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茶居(09/23/2005)
2005.09.23
听众热线节目精华
话题﹕王斌余杀人案与弱者的呼号
广东湛江听众陈先生来电,和主持人讨论王斌余杀人案及其社会意义——
陈先生认为,王斌余多次讨欠薪不遂而激愤杀人,酿成的四死一重伤的血案,一审判决死刑立即执行,他怀疑这会助长了无良资方和工头的气焰。陈先生质疑一审判决的公正性。
主持人认为,这宗血案是大悲剧,正如孙志刚的无辜枉死导致了一部恶法受到泛社会的关注和非议,最后导致恶法被取消,王斌余杀人案也会起到警世的作用,他的名字和案件成了一种象征,和社会不公,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投诉无门,走投无路的社会病症联系到一起。提起孙志刚,就想起“收容遣返”制度;提起王斌余,就想起城乡普遍存在的“欠薪”和弱肉强食。
主持人认为,王斌余连续杀人事实俱在,并不是非要无罪释放或者轻判才能震慑那些无良资方的,王杀四人重伤一人,都不是欠他薪水的工头,而是工友和无辜家属。即使杀的是欠薪工头,在正常的法治社会,他想完全脱罪也是不可能的。“激愤杀人”、“投案自首”和“以前无犯罪记录”,这都可以作为量刑时的参考,以中国现行法律,大概可以在死刑和死缓之间。如果是后者,又可以狱中表现来考虑逐步减刑。但讨论刑罚并不是此案的焦点。关键是贫富悬殊、弱肉强食的深度溃疡的脓血,通过此案让全社会正视,而再也不能回避了。
陈先生最后感叹:王斌余杀人案证明一个坏的制度,让人变成鬼。这是王斌余案的悲剧意义所在。
©
2005 Radio Free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