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被澳門法院下令清盤的珠海市政府窗口公司珠光集團,在破產前將重要資產調走以逃避債務,中國政府管理的金融企業形象受損,任外資銀行是主要受害者。
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陳慶年向本台表示,珠光集團在與債權銀行商討債務重組間,把重要資產調走,顯然想逃避債務。此舉不負責任。市政府覺得沒有可能救活公司,所以選擇逃債。我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問題是他們認為有著數,以前不可以向外資借錢,左手填右手,最終都是用國家的錢。但現在借了外資的錢,走數便有著數,不用問國家拿錢。
陳慶年說,債權銀行可以嘗試通過法律途徑,向珠光討回被調走的資產,但不一定成功。因為要看珠光如何調走資產。如果是以低價賣了那些股票,例如值十元,他卻賣一元。至於土地使用權,要看產權,有時產權並不明確。
陳慶年又說,難以估計還有多少地方政府的窗口公司,好像珠光和早年的粵海,隱藏賬目問題,甚致資不抵債。
珠光集團是珠海市政府在八十年代初成立的窗口公司。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梁廣大,在出任珠海市長十年間,耗資約一千億元人民幣,興建機場、公路、大橋,甚致一級方程式賽車場等多項大型建設,試圖把珠海打造成一個"花園城市"。珠光集團負責為這些項目融資。不過,這些項目有很多都不成功。
珠光集團目前欠下超過四十家銀行達七十億港元。集團債務顧問曾表示,估計珠光祇能償還其中三十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