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克什米爾爭端的來龍去脈


2001.12.18

在印度同巴基斯坦一九四七年獲得獨立之前,克什米爾地區是英屬印度的一個土邦。所謂土邦,就是在行政上不屬於英印政府直接管理,而是由當地的王公來統治。英屬印度次大陸大約有一半土地以土邦的形式存在。一九四六年,當英屬印度獨立問題提到日程上時,以印度教徒為主的國大党同代表伊斯蘭教徒的穆斯林聯盟在獨立問題上產生嚴重分歧。穆斯林聯盟堅持穆斯林地區要成為獨立國家。印度教徒同穆斯林之間出現流血沖突,印度次大陸處於內戰邊緣。 面對這种情況,英國派出的末任總督蒙巴頓在1947年六月提出了印度教徒同穆斯林分治的"蒙巴頓方案",其中規定,各個土邦的統治王公可以決定是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 克什米爾地區當時有大約五百万人口,將近百分之八十是穆斯林,但是克什米爾的統治王公哈利辛格卻是印度教徒。辛格決定保持現狀,不加入任何一個國家。在印巴分別獨立之後,克什米爾穆斯林立即在當地建立自由克什米爾政府。辛格向印度求援并應承加入印度。印度軍隊開入克什米爾。不過巴基斯坦拒絕承認,亦派兵進入。 1948年六月,印度同巴基斯坦軍隊在克什米爾發生沖突。1949年七月,經聯合國安理會調停,印巴達成停火協議。雙方根据當時的實際控制線來劃分停火線。印度占据了克什米爾大部分地區,管治四百万人口;巴基斯坦管治一百万人口。 克什米爾地區要求加入巴基斯坦的穆斯林中,長期存在針對印度的武裝組織。他們攻擊在克什米爾的印度軍隊,并且在印度本土制造了多起恐怖襲擊。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