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電視台承認紙餡包子報導是假造新聞

0:00 / 0:00

北京電視台罕有地播出道歉聲明,承認一段有關小販用濕紙皮做肉包餡的報導是捏造。負責製作的編導已被公安拘留調查。《冰點周刊》前總編輯李大同認為﹐製造假新聞與市場競爭激烈有關﹐而特約記者昝愛宗指出﹐大陸記者造假新聞存在已久﹐行內司空見慣。

北京電視台在周三晚七點的新聞節目中,由新聞主播讀出這段道歉聲明,承認曾播出假新聞。

北京電視台生活頻道,在本月八日播出由新聞部製作的資訊節目《透明度》中,揭發北京有小販,利用曾經被化學液體處理過的紙皮,配合死豬肉和香料做假肉包子出售,報道中並攝錄得紙皮餡肉包的製作過程,引發公眾嘩然,而有關消息亦因被境外媒體轉載,成為國際新聞。

在節目播出後,北京當局和公安主動調查,在周一發現北京電視台一名節目編導,指使兩名民工協助製作假新聞。在被揭發後,這名編導被刑事拘留。

除了北京電視台這次造假報導,在上月,中國明星張國立的兒子被傳媒報導,因與河北一名富翁爭執而被殺,事後證實是假新聞。去年,廣州有傳媒報道,有小販在西瓜上注射紅汞水,令西瓜肉更為鮮艷,這則新聞其後亦被揭發是偽造。而近日,有不少報章利用電腦軟件改動新聞圖片,被網友發現當中破綻,並批評這種做假行為。

《冰點周刊》前總編輯李大同指,近年地方傳媒市場競爭激烈,而一些聽人聳聞的新聞,往往是爭取市場佔有率的好方法,不少記者為了成名,就不惜自編自導一些假新聞,希望換來名氣以及更好的待遇。他說﹕現時各地的競爭都激烈,都很重視收視率,而最爭取收視率,一些聽人聳聞的新聞,好像殺人的、假貨的是最有效的。他指中央級的傳媒一般會比較小心,不敢明目張膽去做新聞,但一些地方級的媒體,就管制比較寬鬆,會比較容易出現這種問題。

已轉為特約記者的昝愛宗亦指出,中國新聞界以往都會因政治宣傳理由,將事件的背景歪曲,顛倒是非.令記者對假新聞的觀念盲目,忘記了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操守和職能,再加上市場化的浪潮,令假新聞泛濫。他說﹕之前中國官方都已經會因政治需要做假,好像四人幫倒台後,新聞照片全部沒有四人幫出現。這樣記者忘掉了他們的輿論監督職能,社會責任,就變了很容易去做假。

中國媒體雖然不少由各地方的黨委宣傳部主管或擁有,但由於媒體在市場化下需要自負盈虧,因此都動用不少手段,包括改動版面設計,或偏重報導一些可讀性較強的社會新聞,來爭取銷量以提高廣告收益。(李建軍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