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山今日繼續兩會特輯,探討“平價醫院”、“平價藥房”是否中國“看病貴”、“住院貴”的出路?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今年兩會期間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要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國的社保已有二十多年,七十年代,是三難,即“看病難、手術難、住院難”;到了就是年代中期,即是三貴,即“看病貴、手術貴、住院貴”。
今年的元月,政府提出,建立“平價醫院”、“平價藥房”,兩會期間再落實講到兩者2008年全國到位。究竟“平價醫院”、“平價藥房”是否能夠解決“三貴”?治標能不能治本呢?將醫院劃分為“平價醫院”、“平價藥房”,是否代表“貴價醫院”、“貴價藥房”是名正言順呢?
今日我們再請來美國西東大學全球健康問題研究中心主任黃嚴忠一探究竟:
黃嚴忠:“我覺得還是利益驅動在裡面,因為醫院要創收嗎!急診要必須你先交了錢才能夠看病,常常見到很多情況下,老百姓交不起錢,病就耽誤了,甚至死在街頭裡面,在得到救治之前就死掉了,這是中國比較特有的現象。
黃嚴忠說,即使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美國,都有政府為老人、窮人、買不起保險的承擔責任,提供救治。而近期中港關係密切,更不時出現大陸病人到香港求醫,享受低廉醫療,然後一走了知。“你剛才所說的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老百姓用腳投票,他在大陸看不起病,到香港的公立醫院去病,就是一個例子,說明中國的醫療體制確實需要政府重新定位。”
近年,中國政府的衛生支出佔總衛生支的比率不斷下降,由1980年的36%下降到2003年的17%;而市民的支出不斷上升,由21%上升到56%。政府投入少大陸官方媒體都群起而攻之。另外,大陸的醫院已經完全市場化,變成企業,以盈利為目的,過年15年漲價10倍。統計顯示,1990年到2004年,全國門診費上漲了大約11倍、住院費上漲約9倍。但同期城市和農村民眾的收入僅僅上漲了大約6倍和4倍幾。
外來農民、外來人口、老人則成為是無助的一群。外來民工因傷住院,動輒要上萬元。而大陸目前60歲以上的人口超過10%,標准中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人病,長期病更為頭痛。
記者:做為醫生的中國國家領導人,他們知到“病”在哪裡嗎?
黃嚴忠:他們現在是越來越清楚了,你們知道中國一般決策者本人,他是不親自體會那些老百姓的疾苦,他們本人生了病,是到高幹病房去看病,他如果不親自到老百姓去的醫院裡去看,他不會知道老百姓是處於一種甚麼情況。好就好在最近中央領導人,我想是總理溫家寶、胡錦濤他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
記者:那下的藥夠不夠重?以中國目前的經濟爭長是8%以上,有沒有足夠的資源去下更加好的藥去治這個病?
黃嚴忠:你的問題問得很好,其實很多時候老百姓沒有保險,其中一個託辭是我們中國人口多,底子薄,沒有財力的資源。你如果再想一想,25年來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大國,財力已經是非法雄厚。我們可以造世界上最長的大橋,最高的建築,最快的火車,難到就沒有錢來解決與老百姓切身的利益?我覺得是說不過去的,資源問題本身不應該是一障礙。
其實,全國目前已經有1萬8000間醫院、6000多家藥廠、幾萬種的藥品,而中國素來是仿製藥大國,亦即翻版藥大國,理論上藥費會比較便宜,但是大陸的藥價比西方民主發達國家還要貴。另外,大陸90%的醫院是政府醫院,即公立醫院,但卻日漸市場化,以利益驅動。醫院騙術有不必要的檢查、重复檢查、開大處方,誘導病人過度消費等等。藥品方面,官方聲稱1996年來已經降價17次了。但奇怪的是,同一種藥,改個名就變成“新藥”,標價又可以上升。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兩會期間就由感而言,“當了40多年醫生,現在越來越不認識藥了。知道化學名,不知道商品名。羅紅霉素有50個名,青霉素都有20幾個名……”
面對上述的困境,大陸?要建立“平價醫院”、“平價藥房”,是否可行呢? 黃嚴忠說:“究竟這個平價平到甚麼程度,還是只不過是一些局部的,治標不治本的一些改革,我覺得還要觀察。”在海外,有私家醫院與公立醫院之分;而大陸現要在2008年之前建立平價醫院,那麼其它的醫院是否就是貴價醫院呢?
黃嚴忠繼續說,“你說有了平價醫院,就有貴族醫院,這個美國好像也沒有這種區分,好像我們在華盛頓,我沒有看到哪一個醫房只為窮人服務,不為富人服務。藥房都是一樣的,都為普通人和達官貴人服務,所以說我覺得本身這種平價藥房並不是一種很好的主意,最關鍵的還是從體制入手。”
這位美國西東大學全球健康問題研究中心主任黃嚴忠還說,大陸的醫療體制已經完全市場化,20幾年來,政府的介入並不深,可以說中國的醫療改革是一場政策失誤,“美國在市場領域應該是非常市場化的國家,既使在這市場化的國家裡面,國家還是介入得比較深的,比中國還要深。中國現在的醫療制度可以說是:市場化已經發展到極至了,這完全是一個政策失誤。”
記者:那麼談一談推動中國醫療改革的的動力?動力來源在哪裡?
黃嚴忠:動力來源,在中國這樣的威權國家,他的政策執行還是要考慮老百姓的利益,因為他政府沒有能力去提供廣大老百姓所提供的生活保障,老百姓你後就沒有這種激勵去配合政府主導的工程與像目,包括稅務方面。所以長遠說,對國家的合法性還是不利的,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還是不會推行老百姓都不受歡迎的政策。
記者:說了動力是民間,政府為了合法性也要配合,那阻力在哪裡?
黃嚴忠:阻力一個是他本身的政治體制,他基本上還是一個從上到下的統治,包括政策的執行。老百姓的意見,市民社會的介入還是不足的。第二個阻力是繼得利益集團,如果們剛才說的醫藥公司,醫院,他本身是一個既得利益集團,他本身當然是改革的阻力。
記者:希望中國大陸在醫療上也出現如律師的維權運動,謝謝!
黃嚴忠: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