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研究所舉行歐盟解除中國武器禁售研討會


2005.02.07

在二月一日美國企業研究所舉行有關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售的研討會上﹐大部份參會的專家和學者讚同美國政府的反對立場﹐惟有德國背景的德特克力排?議﹐認為歐盟此?是平等對待中國。

出席周二研討會的專家學者﹐有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David Shambaugh) 、國際戰略及評估中心中國軍事專家菲舍爾(Richard Fisher) 、戰略及國際研究中心學者尼布利特(Robin Niblett) 、新美國世紀副主任博克(Ellen Bork)女士及弗里德里克•艾伯特基金主任德特克(Dieter Dettke)等人。

沈大偉、菲舍爾、尼布利特及博克女士意見基本相同﹐他們支持美國政府反對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主張。

沈大偉表示﹐從全球性策略來看﹐歐中雙方都有共同的觀點﹐就是希望全球的政治多元化﹐不想只有一極獨強的現象﹐中歐展開合作便順利成章﹐尤其是中歐貿易發展﹐正在高速增長。在這種趨勢下﹐歐盟考慮解除對華軍售禁令是難免的。但沈大偉認為﹐歐盟最後能否成功解除禁令仍是一個疑問。因為還有部份歐盟成員國反對﹐歐州議會亦持反對態度。

沈大偉表示﹐就算歐盟成功解除禁令﹐各國政府仍需加強監管對華的武器銷售﹐防止出售超出自衛需要的武器或軍事技術﹐台灣安全及中國人權狀況等問題也需列入考慮範圍。

中國軍事專家菲舍爾表示﹐他同意美歐在解除對華軍售禁令這個問題上應通過對話來解決問題。但他表示﹐美國布什政府在過去﹐尤其是從去年開始已經沿著這個方向努力。但歐盟仍然考慮解除禁令﹐這種做法的確令人感到不快。菲舍爾表示﹐為什麼不考慮一下台灣人民長期面對中共政權摧毀台灣民主政制的威脅。歐盟解除禁令的做法﹐無疑是火上加油。

菲舍爾在會上用幻燈片一邊解釋中國人民解放軍過去如何利用歐盟提供的民用科學技術﹐轉變為軍事用途。

他提到1998年英國與清華大學合作發展民用微型衛星﹐2004年﹐中國已能獨自將這種微型民用衛星發展成為反導彈軍用途﹐相信中國軍方會在攻打台灣中利用這種技術。

第二個例子﹐1980年英國勞斯萊斯與中國解放軍簽訂合約發展飛機引擎﹐後來解放軍仿製這種引擎﹐並用在JX78戰鬥轟炸機上。中國海軍及空軍現時配備了這種軍用飛機﹐有可能用在侵台或用來打擊前往救助的美軍。

另一個例子﹐德、法生產的柴油動力引擎幫助了中國海軍的發展。

菲舍爾認為﹐就算歐盟以武器銷售守則來控制對華軍售也是徒然的。解放軍仍然可以從民用技術獲益﹐將它們改為軍事用途。歐盟的太空技術就是其中的一例。

弗里德里克•艾伯特基金主任德特克則認為﹐歐盟對華的武器禁售跟本不發生作用﹐因為禁令禁不了中國要輸入武器。在過去數年﹐中國武器入口量增長了兩倍﹐其中從歐盟進口的武器增加量是2.7%﹐而從美國輸入的增加量卻是6.7%。所以﹐德特克認為﹐既然歐盟的對華武器禁運不發生作用﹐就應該要解除﹐另找其他方來代替。

德特克表示﹐歐盟與美國一樣﹐都重視國際安全和中國的人權改善狀況。德特克認為﹐用鼓勵來達到歐美的目的總﹐比向中國施壓要中國屈服要有效。德特克表示﹐歐盟並沒有忘記對華武器禁售是為了制裁中國政府在天安門屠殺學生。不過﹐德特克認為﹐時移勢異﹐中國現時的人權狀況的確有了改善﹐鼓勵比施壓要穩妥得多。德克特最後認為﹐歐盟應該要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同時一定要制定嚴格的售賣守則﹐並要求中國承諾和平解決台灣問題。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