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香港:双华(铧)的启示(下)--姬励思
2004.12.01
澳门特首何厚铧早前宣布首届任期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建议多项减税措施,又建议明年澳门公务员加薪。此外,在过去五年中,何厚铧在解决澳门的经济及治安问题上确有成绩。
反观香港特首董建华过去七年的施政,受到社会上不少批评,有人更以“建华之乱”来讥讽董建华过去七年的施政。过去三年里,香港市民面对减薪之苦,未来更可能要面对加税的压力。
过去几年,香港传媒经常将两人比较,描绘出何厚铧带领澳门向前迈进,董建华却令香港走下坡,香港人对澳门人羡慕不已等印象。
上一集探讨过两人性格对他们施政作风的影响,今集会继续比较两个特区首长的管治及与应付传媒的技巧。
香港时事评论员兼电台节目主持吴志森认为,董建华与何厚铧在管治技巧上有很大的差别。董建华只会订立长远目标,却忽略争取一些短期的成效;而何厚铧就能把握机会,迅速解决一些关键性的社会问题。
吴志森说﹕为何澳门居民感觉有好转,但香港人却感觉差了,主要原因是两人的管治技巧。有一个技巧管治者必须学的是要在短中期确立一些成果,让市民感觉良好,何厚铧就能做到。例如改善澳门治安,正正针对澳门的关键问题。反观董建华,不单没有达到任何成果,而且更有很多政策使市民不满,每次提起,均令人咬牙切齿,又何来良好的感觉?
澳门资深立法会议员吴国昌表示,何厚铧过去五年的施政方针,从固本培元改为纾解民困,确能短暂纾缓弱势社群的困境及就业问题。他说﹕2001年前,他的施政方针是固本培元,先站稳阵脚,不常作出太多改变。而2001年后,他就转为纾解民困。做成这个转变的关键是2000年的大规模失业工人示威,令他醒觉到围在他身边的一班所谓代表市民的社会领袖,并未能察觉社会危机,及时向他建议解决方法,让他知道社会的确存在这么大的矛盾,纾解民困的措施因而出台。其特点是自2001年底起,政府每年作出临时拨款,支援弱势社群、职业培训等。
不过,吴国昌批评何厚铧未有把资源再分配的措施制度化,结果导致贫富差距更悬殊﹐“他的措施确是回应了市民的需要,但回应的方式有问题。特区成立后,在中央的支援下,每年大批内地旅客涌至,有助解决澳门的经济问题,澳门经济以双位数增长,政府税收大增。但这个经济增长是在贫富极度悬殊下的增长,资源落到富有人身上,穷人受惠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特首并非没有做,但是以个人名义及一些临时的措施来做,而没有把这些措施法制化,令社会出现分化。长远而言,必然产生问题。”
香港时事评论员兼电台节目主持吴志森认为,两人面对传媒的技巧高下立见﹐“董性格较木讷,不苟言笑,较严肃。而何则谈笑风生,可能跟他成长有关。除此之外,两人都有接受面对传媒的技巧训练。董的名言是不会做秀,他也不屑于做秀,他不了解传媒是传达正面信息的桥梁,若你在传媒前表现不堪,会造成负面效果。”
不过,吴志森亦承认,澳门和香港从经济结构到历史背景都不同,很难抽空作比较。但他认为,作为那个地方的管治者,就需要适应当地的复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