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观点)
年前,好几位朋友辗转寄来湖北自由作家李卫平小说书稿《严酷的光荣》,希望能够在海外寻找出版机会。说来惭愧,虽然我向几位搞出版的朋友作了推荐,但自己却一直没坐下来认真的读一下这本书稿。除了杂事缠身拿不出整块的时间,还有一个原因是,自从中学毕业以后,我似乎就一直没有过读长篇小说的心境,总以为这等美事要等将来有空闲的时候,沐浴焚香后才配享受的。
到了六四14周年祭日,就想找些与六四有关的书来看看,但令人沮丧的是几乎看不到这方面像样一点的书。也许是我孤陋寡闻,除了前些天看到陈小雅出版的新书《佛之血――"八九-六四"研究文集》,竟然找不到与六四有关的新书,……于是乎,我想起了李卫平长篇小说《严酷的光荣》,便从电脑中找出文稿来读。
就象作者自己所讲的那样:这是一部历史政治小说,它反映了中国当代极其重要的一段历史,从八九民运到新千年间,作者通过对民运人士在中共监狱内外民运活动的描写,通过反映他们的生活、工作、爱情,塑造了一批极富牺牲精神的民运人士,呕歌了他们为真理正义献身的高尚情操。故事感人,可读性强。同时,小说还阐发了作者关于宪政民主及民运策略的认识与看法,希冀其能做为他山之石,"献给为正义真理奋斗不屈的人们"。
小说通过"我"在舞厅中对舞伴讲故事的方式展开,在开篇将一人分为三人来写,随着故事的发展,又渐渐合三为一,……自然也使得这部长篇小说富有了个人传记的特色。的确,作者不仅是一位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民族运动的实践着,直到前不久,他还有为了争取言论自由的权利、要求废除中国《新闻出版条例》
对中国政府――国务院提起宪法诉讼。
八九年的六四事件,是一件世界性的大事件,也是最深刻体现了当今中国社会本质的事件,这是可以出传世杰作的绝好素材,可以出大文豪的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浮光掠影的假象渐渐地退色,真相开始渐渐地大白于天下。然而,人们比较多的还是在采用政治、社会、历史等评论的方法,除了高行健的《逃往》等少得可怜的作品,整个海内外中国人的文学创作,对这个大题材似乎有点视而不见。
文革结束后,中国大陆曾经一度出现过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的繁荣景象,相比较之下,八九年的天安门民主运动,当时就通过国际媒体影响遍及全世界,但是在六四事件后,似乎并没有自然的形成一种蔚为大观的"六四文学"。这使人觉察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边是中国的作家们不断抱怨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们的忽略,一边是中国作家本身对反映中国社会本质的大题材竟然视而不见。
虽然,长篇的小说《严酷的光荣》作者李卫平在文学创作上还是个新手,但我相信,他的义举应该能够启发更多文学创作者来重视这个素材,当"六四文学"繁荣之时,也许就是中国文学创作自由到来之际,也只有在那种氛围中,才能真正孕育出中国的大文豪,才会有比肩国际文坛的杰作问世。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张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