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陈水扁

(特约评论员的文章只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观点)

台湾民主选举总统的活动又将进入一个热火朝天的新季节,这样子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境况应该是全体炎黄子孙的骄傲,不管谁胜谁负,这将是中国人民民主进步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我在这集节目里给大家介绍的是目前台湾选举中的一位风云政治人物,他就是现任总统、民主进步党的当然候选人陈水扁。

陈水扁于1951年出生于台南县官田乡,是本省人。他的家境贫寒,但学业优秀,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通通是全校第一名。在台湾大学念法律时,大学三年级就拿到律师执照。但是陈水扁反对国民党的政治主张,年轻时就公开和国民党政府唱对台戏,是有名的异议人士。他曾经替"美丽岛事件"任辩护律师,遭到当时国民党当局的迫害。1985年,他的妻子吴淑珍在台中附近发生了一次车祸而导致下肢瘫痪。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起政治谋杀,所以吴淑珍因祸得福,名望大增,居然被选进台湾立法院当上了立法委员。

但是1986年,陈水扁因为抗议法院对"蓬莱岛"一案的判决被国民党抓起来送进监狱座了246天的铁窗。在关押期间,陈水扁所属的政治团体于1986年9月28日成立了台湾第一个真正的反对党,也就是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1987年2月,陈水扁出狱后,到台北就任在立法院当立法委员的太太的助手,因为他是律师出身,对立法院里的法律程序进行认真激烈的质询,对台湾立法进程产生了十分有益的专业化的影响。

1989年底,陈水扁正式进入政坛,被选为立法委员。1990年就职以后,在立法院里担任民进党党团干事长,到了1992年再次选举时,民进党票数大增,有50多位立法委员,从此把原本是橡皮图章的立法院变成了全台湾的政治中心,而陈水扁成了民进党的最有影响的政治家。

但是,陈水扁对台湾民主进程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在1990年发起的"废除刑法一百条"的运动。当时台湾的刑法第一百条有两项规定,第一项是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的罪,但是第二项却很有问题,它规定:"预备或阴谋犯前项之罪者,处6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这就是说,一个人只要有任何犯罪的动机,就可以抓起来判刑。这是赤裸裸的思想罪,陈水扁大声抗议,说连做梦也算犯罪。他联合社会各界,向国民党施加强大压力,最后终于废除了刑法一百条,台湾人民从此有了"思想言论自由"的宪法保障,陈水扁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在他担任立法委员期间,还废除了"万年国会"迫使当局举行立法院的全面选举。

1994年,陈水扁决定竞选台北市长,引起国民党巨大的振动。在竞选期间,民进党的陈水扁,国民党的黄大洲和从国民党分裂出去的新党候选人赵少康就本省人/外省人,两岸关系,市政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辨论,最后陈水扁以43.6%的最高票当选为台北市长,是民进党最辉煌的胜利。

在当政的四年期间,陈水扁大刀阔斧,提出"市政不打折扣,市府不拿回扣"的口号,建立廉政高效的新台北,他命令所有的政府官员降低自己的办公桌高度,让市民有主人翁的感觉;他还全面推行公文档案资讯化,革命性提高了办公效率。台北市民在市中心挂上一块巨大的笑迷迷的蒙娜丽纱画像,旁边写着,"我微笑,因为阿扁做得不错。"

陈水扁1998年连选市长,结果败给了国民党。他的两岸关系政策最为激进,主张台湾最终要独立;他的"新中间路线"认为目前统独的争吵都是国共40年代的老话题,完全没有现实的眼光;但是他主张两岸在平等和平的条件下进行接触。 2000年三月,陈水扁当选为台湾有史以来第一位反对党出身的总统,实现现代民主政权的和平转移。在当年5月20 号的就职演说中,他修正了统独政策,指出只要大陆不武力攻台,就不会有公投和宣布独立。 但是从那以后,台海关系仍然十分微妙,跌宕起伏。非典危机期间中共打压台湾与世界卫生组织接触以及最近香港反对23条的抗议浪潮已经严重影响了台湾民情对中共统战的态度。陈水扁也借机调整其对外政策,向中共加压。陈水扁政治前途在这种背景和紧张局势下,一定又会进入一个更加复杂的新阶段。

(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史东)